無緣700億中國大單,諾基亞慌不慌?

2020-04-28
來源:虎嗅網

   【香港商報網訊】新基建真的是下一個風口嗎?

  在這種新概念的誕生初期,或許只有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當大部分人還在對新基建保持謹慎觀望態度時,業界新基建首單已塵埃落定。

  近日,中國三大運營商5G SA(獨立組網)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聯合集采結果接連發布,此階段集采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聯合中國聯通要分別采購25萬個5G SA(獨立組網)基站,這筆訂單總計約700億人民币,最終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和大唐移動中標,其中華為所佔份額超一半以上,前兩者市場份額分別合計佔比超八成。

  簡單來講,當下全球5G網絡部署路線分為SA(獨立組網)和NSA(非獨立組網)兩種,其中獨立組網是重新部署5G基站,而非獨立組網是在4G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部署5G網絡,前者是我國建網的主要路線,後者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建網的選擇。

  顯而易見,部署獨立組網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比較大,不過其後續在5G業務上带來的優勢也將非常明顯。所以長遠來看,部署獨立組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與此同時,運營商的集采結果也使得5G設備商市場格局發生了悄然變化,可以看到,在三大運營商這兩次的集采結果中均沒有上海諾基亞貝爾(下稱“諾基亞”)的身影。

  業內預測,隨着5G網絡後續建設的開展,設備商江湖或將會再起風云。

  被忽視的5G老二

  在多數人眼中,對諾基亞的印象可能還是那個走下神壇的手機廠商。

  

 

  然而,放棄手機業務的諾基亞如今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廠商,僅次于排在第一的華為。

  諮詢機構DellOro Group的報告顯示,在全球通信設備企業的排名中,華為以28%的市場份額穩坐2019年全球最大的設備供應商,而諾基亞貝爾則以16%佔據第二位,愛立信位列第三。

  公開資料顯示,通訊業務是諾基亞最早開展的業務,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諾基亞就在通訊領域申請了很多專利,至今累計達到3萬余項。從2G時代到4G時代,有關移動通信技術的專利諾基亞佔了一大半。

  而這些專利也為諾基亞带來巨額的回報,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制造商都要向諾基亞支付專利費用。

  此外,4G時代,諾基亞在全球部署了46個商用TD-LTE無線網絡,佔到了全球商用TD-LTE網絡的一半。同樣,諾基亞也是中國移動在4G網絡部署最大的外資廠商。

  可見,在5G時代之前,諾基亞在通信設備領域一直是個悶聲發大財的存在。

  當手機行業不再“眷顧”諾基亞,其通信業務的實力才漸漸顯現出來。

  據悉,現在的諾基亞主要由兩個部門構成,一部分是諾基亞創新科技(Nokia Technologies),主要是從事新技術研發、專利授權、數字健康等。另一部分則是諾基亞通信技術(Nokia Solutions and tworks,NSN),主要客戶是全球的電信運營商,為他們提供基站、通信設備等產品,進行5G網絡技術研發,約佔公司營收的90%。

  在專利部分,3月24日,諾基亞曾公開宣布,已經向歐洲電信標准協會(ETSI)申報了3000多個專利。而這一新數據距離達到2000個專利不到6個月時間,半年申請1000多個5G專利,可謂速度驚人。

  更早之前,諾基亞也公布了其在5G專利費方面的收取標准——每部設備3歐元。

  據GSA和GSMA最新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近360個運營商正在部署或者已經推出5G網絡,有120多個國家正在進行5G試驗、5G先行項目或5G商業部署。

  在全球5G商用合同方面,截至今年2月份,在全球范圍內,華為已獲得91份5G商用合同,而愛立信和諾基亞分別為81份和68份。

  值得一提的是,諾基亞此前宣稱,公司是唯一一家5G技術被美國所有四大主要運營商、韓國所有三大領先運營商以及日本所有三大全國運營商選中的網絡(設備)供應商。

  另在去年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諾基亞還與中國三大運營商分別簽署了2020年合作框架協議,總價值157億元人民币,協議內容包括諾基亞將為三家運營商提供無線網端到端系列、核心網等方面的技術服務。

  在此次招標之前,諾基亞可謂是全球四大設備商中唯一一個海外、國內兩地齊開花的廠商。

  自主選擇還是被選擇?

  按理說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在具體采購中,三大運營商不該把諾基亞排除在外,但讓人意外的是,諾基亞卻完全缺席了中國5G基站建設。

  

 

  關于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業內也是猜測不斷,眾說紛紜。

  虎嗅綜合各方說法發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中國市場方面,諾基亞曾明確表示,由于中國5G市場競爭壓力較大、競標價格較低,導致利潤水平承壓,公司仍將以利潤和現金流作為首要考核重點,未來可能將側重點從5G基站移向無線專網、核心網、路由等中高毛利業務領域。

  這也就意味着,諾基亞可能最開始並沒有對中國5G基站市場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態。

  其次在價格方面,起初業界分析可能是由于定價問題,即諾基亞設備的高價導致其“敗走”集采。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諾基亞一位高層否認了這一說法稱:“中國的5G基站價格是全球最低的,大概是目前全球價格的1/3,諾基亞在這兩個項目的報價都比華為、中興報價更低。”

  第三在技術方面,有一種說法稱,諾基亞之所以不能入圍,更多還是技術上的原因。

  據了解,長期以來諾基亞的研發重點主要在5G毫米波和歐美市場,相比來看,在中國5G頻譜等技術的定制產品上投入較少,表現不如其他廠商。

  如此看來,是中國運營商提前給其他設備廠商“透題”了?

  事實並非如此,早在5G標准確立初期,中國三大運營商就明確了SA的建網路線,彼時華為、中興、愛立信等都積極推出產品備戰,而諾基亞對此的重視程度則稍顯遜色。

  一位參與過中國移動5G測試的人稱:“不單單這一次,長期來看,諾基亞的歷史測試結果並不好,甚至在去年中國移動的測試環節中都沒有送測產品,它能拿下標的一般是靠後續服務支持。”

  第四在及時供貨問題上,韓國媒體此前報道,由于諾基亞5G設備在互操作性測試和大規模流量處理方面出現問題,導致供貨推遲3個月,拖累了韓國5G建設進度。

  當下,中國5G建設正處于加速期,以期在全球5G建設中處于先發優勢,供貨能力顯然會成為運營商們評判標准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對于欠缺及時供貨能力,諾基亞方面也沒有否認,“中國需要的5G產品和國外不同,建設進度國內要求今年三季度完工,諾基亞時間趕不及。”

  不過,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

  近日,美國的兩個電信運營商T-Mobile和Sprint正式合並,成立新T-Mobile,用戶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二,僅次于AT&T。

  新成立的T-Mobile計划未來3年內投資340億美元(合計人民币3040億元)建設5G網絡,並宣布愛立信和諾基亞兩家廠商提供5G設備和服務,且明確將華為和三星排除出5G的供應商范圍。

  還有一個事實是,華為在海外失去的大部分訂單進入了諾基亞的口袋,比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地運營商的訂單,所以諾基亞在海外5G市場還是有前景的。

  如此一來,大家可能產生疑問,諾基亞在中國5G基站建設中頻頻出局,是否是因為受到了復雜的國際局勢的影響?

  其實不然,事實上,在國內參加招標的諾基亞不僅是諾基亞在華獨家運營平台,還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中唯一的一家合資企業。其第一大股東是中國華信郵電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綜上,此次諾基亞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實力與自我選擇的結果。

  錯過首單有多懸?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三大運營商對于5G的投資將高達1.2萬億,基站需求量(包含小基站)更是千萬級。

  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建設量只有60萬個基站,更大的蛋糕還在後面,那是否意味着諾基亞還有後發制人的機會?

  很難。

  無緣中國5G基礎設施首單,表面上看,只是少了與其他設備商一同起跑的機會,但從深層次來看,可能將直接影響諾基亞一整年的財報表現,進而導致其在設備商中排位下降。

  從這階段訂單本身來講,在通訊網絡設備市場,有一個約定俗成的事實:”先到先用,跑馬圈地”。

  通俗來說,就是最開始誰先佔領了這個市場,以後的網絡擴容和升級也會沿用該廠商的設備,這也就決定了後來入局者突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舉個例子,在今年的基站建設中,當一個省市選擇了華為基站,那麼其下屬行政單位以及其他場景繼續進行5G建設時,也同樣會選擇華為的產品。

  這樣的部署一節約了時間成本,二也省去了後續運維管理、不同廠商互聯互通的麻煩。

  還需要指出的是,運營商通信設備采購主要分為四部分:無線網絡設備、寬带接入網設備、骨干傳輸網設備、IT支撐網設備。

  其中,寬带接入網設備和骨干傳輸網設備基本上是國產設備廠商供應,外資廠商零份額或佔極小份額;IT支撐網設備,是諾基亞未曾涉及的領域。

  諾基亞在中國5G市場最有可能競爭的領域——無線網絡設備(基站),如今也被宣判出局,其在中國市場的情況可謂是深陷泥沼了。

  再從諾基亞自身來看。

  諾基亞去年的表現不盡人意,一年間市值跌去了1/3。

  特別是在去年10月份,諾基亞下調了經營業績預期,並停止派發股息,主要原因是公司需要加大對5G通信技術的投資,而這一消息令其股價當天大跌,一天時間市值縮水超過五分之一。

  受5G戰績不佳,股價大跌影響,3月2日,諾基亞現任總裁、首席執行官拉杰夫·蘇立(Rajeev Suri)辭職。隨後,諾基亞任命芬蘭能源公司富騰現任總裁兼CEO佩卡·倫德馬克(Pekka Lundmark)擔任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

  幾天之後,據諾基亞提交的年報顯示,其在2月份獲得了5億歐元(約40億元)的貸款,以帮助其加快5G技術的研發,這筆貸款是在2018年8月與歐洲投資銀行(EIB)簽訂的。

  此前諾基亞還宣布,該公司將對除了5G開發外的其他業務進行裁員,預計在2020年內裁員148人。

  換CEO、借錢、裁員以上種種都在說明,不管是新任總裁還是諾基亞本身,在2020年都十分需要依靠5G訂單,提振公司業績,

  另據彭博社報道,諾基亞2月時曾對外表示,對比2019年,2020年除中國外的可尋址市場可能會停滯。也就是說,2020年的中國市場對于諾基亞至關重要,說是救命稻草也絲毫不為過。

  但現實是,諾基亞連今年僅存的市場都丟失了,又怎能不慌?2020年的諾基亞究竟會走向何方,着實讓人看不到希望。

[責任編輯:郭玉桔]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