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前财长:指责中国来转移注意力是危险策略

2020-04-30
来源:联合早报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吉姆·奥尼尔(Jim O' Neill)曾任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英国财政部长,他近日撰文指出,对许多政府而言,点名羞辱中国似乎是一种转移民众注意力,以掩盖本国抗疫准备不足的策略。与其实施双重标准,并对中国明确犯下的大错念念不忘,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了解,中国究竟使用了何种科技和诊断技术,令其死亡人数与其他国家相比如此之低,还能在疫情到达顶点后的几周内,恢复部分经济运转。以下为文章节录:

  随着2019冠状病毒疾病四处肆虐,有关中国在当中所扮演角色的辩论也甚嚣尘上。根据目前所披露的情况,很显然某些中国官员在12月末和1月初犯下了重大错误。中国领导人随后成功化解了整场危机,并采取了适当措施以防止下一轮疫情暴发。

  而尚不清楚之处在于:为何其他国家会觉得,不断提及中国最初的失误,而非寻求解决方案,更符合自身利益。对许多政府而言,点名羞辱中国似乎是一种转移民众注意力,以掩盖本国抗疫准备不足的策略。

  同样令人忧虑的是,针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批评也与日俱增,其中尤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甚。他指责该组织本应追究中国政府的责任,却无所作为。在全球头等大事应当是对冠病病毒所引发的健康和经济双重危机,做出全面协调应对之时,这种相互指责的闹剧不仅于事无补,更蕴藏着危机。

  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我们急须采取一切手段,加紧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同时加大集体合作力度,去部署必要的诊断治疗工具,以控制这场卫生危机。既然没有其他全球卫生机构有能力应对这种疫病大流行,因此不管某些政治领导人是否对此有意见,世卫组织将始终是应对措施的核心。

  我曾在担任英国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独立检讨委员会主席期间,与世卫组织打过交道。当时的观感是,该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大多数大型国际官僚组织相似,并不会特别积极主动或倾向于跳出框框思考。但我们不应对此采取旁观者的姿态,而是要努力改善它们,尽一切努力帮助世卫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前全球危机应对中发挥有效领导作用。

  正如我之前所指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扩大其成员国协定条款第四条(Article IV)年度磋商的范围,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因为这些内容将是一个国家预防,或至少处理类似当前危机能力的关键决定因素。我甚至跟基金组织官员提过这一理念,却被告知这类汇报不属于他们职权范围,因为他们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这个答案当时只能让人勉强接受,如今看来是更不靠谱了。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评估公共卫生系统的专业知识,它就应该去获取这些知识。正如当前这场危机所充分表明的,在卫生和经济之间是不存在任何有效分隔的,两个政策领域其实深度关联,因此也应给予相应对待。

  在针对当前这场卫生和经济紧急状况考虑国际对策时,我们显然可以将其比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家都知道,那场危机发端于一个不可持续的美国房地产泡沫,但由于美国缺乏国内储蓄,该泡沫其实是在国外储蓄的注入下不断膨胀的。因此当泡沫最终破灭时,许多其他国家所遭受的伤害要比美国大得多;正如疫病大流行给某些国家所造成的打击,要比中国严重得多。

  尽管那一次危机所造成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但世界上没几个国家试图将美国单独挑出来,为这场大规模破坏性房地产泡沫担责。相反,许多国家都为美国经济近年恢复持续增长感到高兴,因为一个强劲的美国经济,能使世界其他地区受益。

  因此,与其实施双重标准,并对中国明确犯下的大错念念不忘,不如思考一下中国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训。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了解,中国究竟使用了何种科技和诊断技术,令其(表面数据上的)死亡人数,与其他国家相比如此之低,还能在疫情到达顶点后的几周内,恢复部分经济运转。

  同时,为了自身的福祉,我们还应该考虑中国将采取什么政策,以重拾6%的年增长率,因为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在全球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中国的疫情后增长模式,能让其领导人近年来为增加国内消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努力成为现实,我们所有人的境遇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雨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