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中心城區「骨架」的穗從化區一橋兩路陸續建成通車

2020-05-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日前,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在從化傳開:北星路通車了!這是從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擴容提質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勝利。
 
從化大道和北星路交匯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核心區,從化近年來不斷完善「一核兩翼三帶」總體空間布局,優化城市交通路網。經過四年建設,「一橋兩路」( 從化大橋及從化大道、北星路)相繼建成通車,全面拓寬城市「骨架」的「三縱三橫」交通網絡逐漸形成,釋放老城區發展新動能,推動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打開從化城鄉融合發展新空間。
 
  據悉,「一橋二路」項目是從化中心城區「三橫三縱」交通布局的關鍵,是從化區明確一核兩翼三帶總體空間布局中,「一核」擴容提質的戰略重點。
 
  2015年底,從化大橋正式動工建設;2017年9月,從化大道、北星路同步開工建設。連接從化城區東西走向的交通要道北星路,與縱貫從化城區南北主動脈的從化大道、從化大橋,為疏解老城區發展困局打開新路。
 
北星路全長4.37公里
 
  在各方努力下,「一橋兩路」 建設捷報頻傳。2018年9月,從化大橋正式通車;2019年9月28日,從化大道、北星路首段通車;北星路於今年「五一」期間實現通車……從時間節點上看,從動工建設開始,大約每隔一年時間就會取得階段性成效。打通了路網,也打通了城市發展大動脈。從規划上看,北星路工程為城市次幹路,道路全長4.37公里,東起河濱北路,西至旺城大道,是連接從化城區東西方向的重要道路,紅線寬度為30米,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40km/h,項目總投資約5.82億元,是從化區重點建設工程項目。
 
  而從化大道工程為城市主幹路,長4.5公里,南起G355線,北至規劃環城北路,是貫穿從化城區南北方向的主動脈,沿線設有3座下穿隧道,紅線寬度為60米,雙向八車道,設計速度60km/h,項目總投資約20.57億元,是廣州市「攻城拔寨」重大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從化大道往南直接與街北高速連通,往北與北星路交匯,使城區融為一體。「這兩條道路,直接打通了從化中心城區與外界快速連通的通道,實現了廣州北部交通樞紐戰略性外引內聯,使從化交通優勢更加凸顯,城區能級進一步提升。」從化區規劃部門表示。
 
北星路是從化區加快城市發展,完善城市路網建設的關鍵一步
 
  不僅如此,從化區還在加快北星路、從化大道建設的過程中,同步推進城市更新,全力打通相連的「毛細血管」,使中心城區功能品質不斷提升,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老城擴容提質 打開城鄉融合新窗口
 
  隨着「一橋兩路」建成通車,將推動從化中心城區有序向北拓展,由原有26平方公里拓展為55平方公里,為老城區陳屋、田邊村、街口村等堵點難點片區升級改造騰出了空間,為青苔坑沿線水環境綜合整治開啟了有利條件,為中心城區謀劃高鐵、城軌項目建設提供的契機和可能。這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城鄉融合項目。
 
  打開了交通的「任督二脈」,連通了外部資源,也激發了內在活力,更打開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窗口。
 
從化大道、北星路沿線還有多箇舊改項目也正在同步推進
 
  從外聯功能來看,從化大道通過街北高速、大廣高速直通廣州中心城區,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等發展要素雙向流動提供了便捷通道,為從化建成廣州北部樞紐型網絡城市重要交通節點,打造「外聯內暢」交通網絡提供有力支撐,還最大程度地發揮地鐵十四號線的輻射帶動功能,使從化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另一方面,堅持道路建設與城市更新同步推進,通過既破又立的發展路徑,解決了制約城鄉融合發展的瓶頸問題。目前,隨着北星路建成通車,河濱北路與旺城片區的聯繫更加順暢,沿線的街人線、街麻線等節點已實現連通。同步推進的還有污水管網建設,將進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推動從化污水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據了解,「一橋兩路」也是從化近年來拆遷量最大的項目,整個推進過程平穩有序。從化大道、北星路沿線還有多個舊改項目也正在同步推進。記者從從化區規劃部門獲悉,從化大道、北星路沿線的三多舊改、向陽舊改、東風舊改等項目均在有序推進。其中包含在三多舊改中的紀念碑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完成,解決了周邊設施落後、交通擁堵等問題。向陽舊改、東風改造項目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東風舊改與廣州地鐵十四號線位置最北、規模最大的東風地鐵站重圍重合,總投資額70億元。目前,從化大道東風地鐵站段已開通,而地鐵站周邊的改造工作也在有序開展當中。「以前,這裡違建很多,村莊面貌落後,生活環境差。通過地鐵站、從化大道的建設,拆除了一大批違建,實現了還綠於民、還路於民,我們出家門口就可以搭地鐵,出行更便利了,生活品質更高了,生活在這裡的群眾,真正從村民變為市民。」面對東風村的巨變,群眾無不交口稱讚。
 
  更大的變化還在未來,根據改造規劃,東風村將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優越的生態條件,打造成「生態智城·濱河新區」,吸引總部經濟、高端商業進駐,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示範。(李芳 覃永贈 黃宇鵬攝)
[责任编辑:赵书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