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间,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的高层建筑亮灯,显示出「喜迎两会」字样,迎接2020年全国两会。中新社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伍敬斌報道: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導致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展現強大的發展韌性、巨大的潛力和迴旋餘地。就郭衛民相關觀點,接受本報採訪的專家認為,當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這對內地外需及產業鏈影響較大;同時,由於中美經貿摩擦可能長期存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惡化,技術交流、對外貿易困難加大,這對新經濟發展亦很不利。儘管如此,中國對外開放空間依然很大,可對沖中美貿易摩擦,中國作為轉型國家也可通過改革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疫情下經濟形勢更加複雜
對於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新困難與新挑戰,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
當前,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有短期和長期兩方面。短期來看,疫情衝擊下,中國企業、居民、政府均面臨較大困難。雖然內地疫情得到控制,生產和需求正在逐漸恢復,但海外疫情對中國外需及產業鏈影響較大,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壓力。而隨着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一些長期負面因素也會顯現,疫情之下美國已在頻頻「甩鍋」中國,可以預計美國將在這方面做很多文章,未來中美經貿摩擦或持續更長時間,且矛盾可能亦會更深。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有可能惡化。這最終將影響到國內,由於勞動力減少、經濟主體債務負擔較重、激勵機制破壞等因素,導致中國經濟傳統動能減弱,而目前新經濟比重仍較小,尚不能抵禦傳統經濟的萎縮。
堅持改革開放釋放潛力
不過,中國經濟仍具有較大「韌性」和「潛力」。潘向東認為,中國經濟的潛力體現在四點:第一,中國對外開放空間仍很大,可以加大與其他國家經貿往來,對沖中美經貿摩擦。第二,作為轉型國家,中國可以通過改革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中國經濟質量也會持續提升。第三,中國內需市場很大,可以通過城市化、土地改革等措施擴大內需。第四,和發達國家不同,中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空間很大,宏觀調控工具充足。
他指,總的來說,在複雜環境下,中國更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樣中國經濟潛力才能獲得更大釋放。
供應鏈「去中國化」難成功
在昨日新聞發布會上,郭衛民談到「逆全球化」時表示,主張脫钩不是一張好「藥方」,不應以鄰為壑。但近期國際上出現的很多在全球供應鏈中「去中國化」的言論似乎表明,一些對華不甚友好的國家似乎確在因政治因素或其他因素,想要強行推動「去中國化」。那麼,以今日中國之地位,世界是否真能與中國「脫鈎」?
潘向東認為,中國成為全球三大產業鏈中心之一,是由中國強大的市場、完整的供應鏈、較高的勞動力素質以及低廉的成本等優勢決定的。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既不符經濟規律,也不符各國利益,從這個角度上講,供應鏈「去中國化」不會成功。當然,雖然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很困難,但有些事情也是很難預計的,正如20年前歐美日也沒想到中國會發展這麼快。從此角度而言,中國應該做好應對準備,不可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