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丨民銀智庫宏觀區域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習文專訪

2020-05-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新冠疫情无碍全面小康

  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但今年卻遭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能否如願在今年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受到全球的高度關注。受訪專家認為,雖然疫情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和積累,中國在減貧、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這些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完成目標問題不大

  民銀智庫宏觀區域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習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疫情的影響,中國今年要完成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比較困難,但GDP只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之一,不必機械化地去理解。因為中國在減貧和鄉村振興,以及在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非常大,今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問題不大。

  多年以來,中國在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上不餘遺力,使得中國一舉成為全世界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從大概7億多減到目前的1000多萬,可以看出中國是世界上減貧做得最好的國家。”應習文說,中國減貧的手段非常多,包括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遊扶貧等。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多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農村的改革和對農村生活的改善,以及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

  中國經驗值得借鑒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有力促進全球發展事業。美國哈佛大學政府學高級講師娜拉·狄龍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成就,聯合國不可能在2015年宣佈成功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將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減半的目標。中國減貧計畫對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在應習文看來,中國在扶貧、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值得發展中國家借鑒。

  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認為,中國政府在減貧的同時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衛生事業發展,獲得的經驗和成績都令人鼓舞。中國政府制定了平衡、細緻、有效的政策,合理地將資金進行分配用於各類脫貧項目,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體現出其普惠大眾的執政理念。

[责任编辑:郑婵娟]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