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預研6G將用毫米波段

2020-05-29
來源:新浪科技

  編者按:

  這是屬于5G的時代。

  一年間,5G信息江河匯聚、企業崛起為峰、智能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信息變革中的土壤,更是巩固科技創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大市場群雄逐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中國陣營全球佔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間的細分競爭尤為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發起的《5G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信的發展及落地,為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大邁進》欄目將為讀者探究中國通信企業的成長之路。

  一年後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業。當更多人觸及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嘉賓介紹:

  楊濤,華為中國運營商業務部副總裁,負責運營商領域網絡轉型、物聯網、聯合創新等戰略與營銷工作。1997年加入華為,歷任GSM產品管理部部長、戰略與規划部解決方案管理部部長、運營商BG Marketing部部長、西歐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

  C端四變量 B端三層面

  2019年,全球開啟5G商用部署,華為迎來了新增長機遇。

  雖然已手握近100個5G商業合同,但這家中國的通訊巨頭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全球疫情,多個國家的5G網絡建設進程受到波及;美國封殺,華為在全球5G業務發展仍然充滿變數……

  不過,華為在中國的發展順風順水。例如中國三大運營商在今年初開啟了新一輪的5G設備集采,華為可謂成為了最大贏家。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2020年5G 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采項目中,華為也取得了排名第一的份額。

  “最近一年來看,中國5G的發展進步很大”,楊濤表示,第一是在頻率方面,中國是基于中頻來發展5G,“我們發現全球接近90%的營運商都選擇了中頻這個發展方向。所以,中國在整個5G中頻處于非常好的開端”。

  第二,在整個5G網絡建設部分,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建設了19萬個基站,預計到全年會達到50萬到60萬站之間。“這樣看來,中國在整個5G的建設規模上也是處于領跑地位”。

  第三,在C端,到目前為止三家運營商發展了5000萬5G用戶,預計全年有望達到2億。

  第四,在B端,目前中國有19個行業、幾千家企事業單位都在進行基于5G的創新工作,場景解決方案也愈發成熟。

  楊濤稱,對于華為而言,toC的發展存在四個變量:業務、網絡體驗、商業定價和終端,“業務主要是做消費者的三大件,包括高清視頻、云游戲和VR;網絡體驗是隨着國家建站覆蓋的廣度和密度,達到更好的體驗;商業模式是指在運營商推廣過程中產生;而終端要覆蓋各種用戶細分群”。

  toB的發展則通過三個層面,包括行業標准、產業鏈的成熟和法律法規方面等。

  AI解決5G能耗及優化是攻克重點

  “5G對于C端和B端來說,它要解決的問題差異很大,建設規則、維護規則、用戶規則都不一樣,這是一個新課題”,楊濤說,華為對toC的經驗非常豐富,但toB還有待共同解決。此外5G還面臨功耗、能耗的問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去解決能耗問題以及優化問題,也是接下來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對于運營商推出的“5G消息”,楊濤表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這個新產品。

  “RCS是5G消息的前身,安全是優勢,因為運營商對每一個用戶的接入,都要做健全認證接入,所以能夠保證溯源,就是知道消息是哪里來的。這就是5G消息和OTT的消息類產品不相同的地方,也是優勢所在”。

  他坦言,對于5G消息的前景,目前還無法做出預判,“期待能夠看到市場的發展,實踐中再來檢驗這個產品的前途”。

  預判6G將使用毫米波段為主

  楊濤稱,華為判斷從2020年到2025年,運營商在整個移動市場的投資大概會在1800億美元以上,“我們估計,90%都會來源于5G這一塊,而且比例會越來越高。我們從整個態勢來看,未來五年市場還是比較可期的”。

  對于6G,目前華為已經在參與相關預研工作。

  “華為對很多產品是三代理念:上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所以一般預研都會提前好長時間”,楊濤說,在6G部分,華為有一個判斷,即6G是用毫米波段為主,而且目前處于場景挖掘和技術尋找階段。

  “我們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會出現一些6G方面的使用情況,目前華為也在積極地參與這方面的工作”,楊濤說道。

[責任編輯:程向明]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