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星期四宣布調整國際客運航班,允許不在目前“五個一”運營名單上的外國航空公司也都可以加入進來,每周向中國執飛一個往返航班。這意味着美國的航空公司可以結束目前與中國之間零航班的狀態,與各國航空公司享受同等權利。
民航局新規還設立了獎勵及熔斷機制,即如果外航運送的赴華旅客入境時核酸檢測呈陽性的連續3周為零,可以從每周一個航班增為兩個航班。反之,如果一架飛機上呈陽性的旅客達到5人,該公司將被要求停飛一周;一旦呈陽性的旅客達到10人,將被停飛4周。
這個新規與頭一天美國交通部宣布暫停所有中國航空公司往返美國的客運航班前後出來,看上去中方做了一點讓步。然而中方的新規是面向全球所有公司的,美國只能在這當中享受“最惠國待遇”,但不能有特殊待遇。美國航空公司希望一天往中國飛幾個航班,中方現階段肯定不會接受。
中美之間以及各國之間都有適當恢復航空客運的現實需求,這是復工復產的必然反映。中國在美國有大量留學生,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急需回國,增加兩國之間的航班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利好。
與此同時,防止疫情的境外輸入是每一個國家的重要課題,對于中國這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接下來的風險主要來自外部的國家來說,在增加國際航班的同時守住防疫的大門尤其非常關鍵。
美方通過施壓來解決雙方分歧,不可能成為這當中的主導方式。擋住疫情的境外輸入是中國當前抗疫的主戰線,也是中國全面恢復經濟進程不受沖擊的基礎,美國怎麼可能通過施加一點壓力就讓中國放棄這條底線呢?得到“最惠國待遇”可以,但讓中國打開防疫的口子為美國公司的盈利鋪路,門也沒有。
美國當初带頭禁止來自中國的人入境,後又带頭與歐洲國家斷航,它現在是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以己推人,如今其他國家怎麼可能完全放開與它之間的空中走廊呢?
我們相信,中美之間還會就航空問題繼續溝通,也希望雙方達成更多共識,安排好相關事宜。
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國內疫情控制好,為該國與其他國家的航線加快恢復創造硬核條件。沒有人想刁難美國的航空公司,但對美國飛來的航班可能带來太多病例,抗疫做得越好的國家越會高度警惕,美方對此不接受也得接受。
如果美國的航空公司加入中國擴大航空往來的新計划,它們能否經受住中方宣布的獎懲規定,不被熔斷,反而從一周一班上升為一周兩班,完全取決于那些公司自己。它們需要嚴格篩查登機人員,把感染者擋在機艙門的外面,這既是對所有乘客的安全負責,也是對自己的直接利益和聲譽負責。
這當中沒有政治,有的只是安全與責任。在中美之間摩擦點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希望航空客運之爭不要再卷進來湊熱鬧。當然了,華盛頓如果就喜歡把什麼都政治化,中方也沒辦法。但有一點很肯定,我們的底線就是中國人的安全利益,它不可能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