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摸索如何復蘇旅遊業

2020-06-28
來源:環球時報

  疫情趨穩後,當地時間26日,荷蘭人迫不及待擁入海濱小鎮斯海弗寧恩度假。

  相比今年的五一和清明節,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在遊客數量和旅遊總收入上雖然增幅放緩,但都顯示出疫情後旅遊業持續復蘇的勢頭。而為了提振旅遊業,近期在歐盟、東南亞及北美,一些國家推出「旅行泡泡」、新冠「保險」等行業振興策略,期待新冠疫情平穩後,重新將全球旅遊業拉回正常軌道。

  國內旅遊業復蘇一半

  根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統計,端午三天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880.9萬人次,同比恢復50.9%;實現旅遊收入122.8億元,同比恢復31.2%。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端午假期無論是在遊客數量還是旅遊總收入上,相比往年都有較大縮水。2019年端午節期間,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9597.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93.3億元。而和今年的五一小長假相比,端午假期的旅遊熱度也有所不及。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今年5月1日到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但攜程綜合平台預訂及調研27日發布《2020端午旅遊市場大數據報告》顯示,盡管有北京疫情、全國多地降雨等客觀情況,端午旅遊市場的遊客總量、國內旅遊收入、出行人次環比5月同期也實現一定幅度增長。「結合1-6月的酒店、機票的情況簡要分析,在1月20日疫情暴發後,2月市場出現大幅度下滑,但從3月開始,市場呈現逐漸復蘇態勢。」《報告》認為,一些細分市場,比如租車,早在5月初就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復盤今年端午假期的消費趨勢時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端午假期的消費更加兼顧疫情常態化下的防控要求。如旅遊消費更多是通過預約的方式,而從出行方式來看,更多也是以周邊遊、一日遊等就近旅遊的方式為主,且大多是采取自駕遊。

  從新冠「保險」到「旅遊泡泡」

  即將迎來夏季旅遊旺季的歐盟,也迫不及待准備開放旅遊業。「歐盟進入跨境旅遊倒計時!」德國《商報》27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計划從7月1日開放邊界,允許新西蘭等國家地區的公民重新進入歐盟,因其新冠病例新增水平達到歐盟安全標准。而美國、巴西等國公民都將被暫時拒絕入境。中國居民也將被允許進入歐盟,條件是中國確認將允許歐洲公民入境。

  數據顯示,歐盟國家超過270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與旅遊業有關的工作,佔到歐盟勞動力的12%。歐洲開放旅遊業的途徑主要有三方面:

  政府補貼。全球旅遊業第一大國法國政府計划出資180億歐元用於扶持旅遊業。德國則對旅遊企業給予補貼,每家企業可以獲得數萬歐元。而意大利則設立24億歐元「度假獎金」,獎勵年收入4萬歐元以下家庭,每戶可得到500歐元補貼。瑞士各州也相繼推出各類「本土旅行」項目,遊客可以打折進入景點。

  新冠「保險」。意大利北部旅遊勝地南蒂羅爾為吸引遊客,決定為所有到當地度假的人提供免費新冠檢測。歐洲多家航空公司以及在線旅遊公司等也計划出售涵蓋醫療費用不超過7000歐元的保險套餐,保費只要數十歐元,可支付患上新冠肺炎的住院費用。

  「旅行泡泡」。目前,各國的國際航班入境都需要有14天的隔離期。而「旅行泡泡」就是在全球疫情封鎖的大環境下,部分疫情可控且感染人數較低的國家地區之間互相開放出入境的綠色通道,減少檢疫隔離的限制。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從5月15日起彼此重新開放邊界,是歐洲首個「旅遊泡泡」。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也計划盡快建立跨塔斯曼海峽「旅行泡泡」。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也正在實施或計划實施這一計划。

  全球旅遊業將重新洗牌?

  盡管如此,許多從業者並不看好未來的旅遊市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預計,今年全球旅遊業產值將暴跌70%。旅行房屋租賃平台愛彼迎聯合創始人兼CEO切斯基認為,疫情消退後,前往著名旅遊勝地的遊客會減少,人們會選擇到訪不太知名的、更安全的目的地。

  對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原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凌云持相似看法。以中國為例,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情後,中國消費者在旅遊偏好上肯定要發生轉向。「除了疫情因素,最主要還是我們外部環境,尤其是中美關系發生很大變化」。此外,過去很多遊客出境遊的目的是「買買買」,但近幾年人們對於奢侈品的需求開始下降。張凌云表示,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未來中長線旅遊乃至出國遊在很大程度上將被國內旅遊、周邊遊所替代。

  中國預計何時能完全開放旅遊業?張凌云表示,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如果國外沒有控制住疫情,我們也太平不了。」但他表示,只要等生活恢復正常,旅遊需求會進一步增加,「現在大家都憋得很,哪怕不去名山大川,就到周邊郊野、鄉村去看看都行」。(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責任編輯:鄭嬋娟]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