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46款罐頭魚含金屬污染物 三沙甸魚罐頭致癌物最高

2020-07-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香港人工作繁忙、食無定時,罐頭魚沙甸魚、吞拿魚和鯪魚成為不少家庭常備「看門口」的罐頭食品。然而,消委會檢測市面46款罐頭魚樣本,發現全部含有不同種類和含量的金屬污染物,主要是砷、汞、鎘和鉛。其中,9成沙甸魚及6成吞拿魚樣本,檢出金屬污染物鎘(cadmium),過量攝入可導致慢性中毒。逾7成沙甸魚及逾1成吞拿魚樣本,檢出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無機砷對人類毒性比較大,長期攝入可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

  消委會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從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地方搜集了46款常見的罐頭魚樣本,包括7款鯪魚、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每罐售價介乎$7.8至$149不等。

  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但含量不高,亦沒有超出現行《規例》及《修定規例》所定的上限。「珠江橋牌」梅菜鯪魚檢出少量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大量進食才會超過專家委員會訂定的暫定每月可容忍攝入量。

  無機砷含量最高的3款樣本是「紅圈牌」辣椒沙甸、「Diverxu」的「TAPAS Small Sardines in Olive Oil 7/10」和「老人牌」日式照燒汁沙甸魚,含量同為每公斤0.08毫克,達《修定規例》上限的8成。

  是次測試各樣本的無機砷平均含量為約每公斤0.024毫克,當中沙甸魚樣本的無機砷平均含量更達每公斤0.044毫克,比上述食安中心的《研究》的平均值高約2倍。但該次《研究》並未包括沙甸魚,或許沙甸魚受到砷的污染較嚴重,消委會建議有關當局留意,將沙甸魚納入將來的研究中,以保障市民健康。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砷及無機砷列為第1組物質,即「令人類患癌」。無機砷對人類的毒性比較大,長期攝入可引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

[责任编辑:蔣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