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中原行之五:河南孟州:文旅開發為經濟騰飛插上翅膀 荒灘上建起絢爛奪目的黃河文化長廊

2020-07-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7月3日上午9點,採風團一行抵達了孟州市,參觀了黃河左岸堤防起點紀念碑,也叫黃河零堤。
 
  紀念碑矗立在孟州市中曹坡村邊,正面鐫刻着原國家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袁隆題寫的「黃河左岸堤防起點中曹坡」十一個剛勁有力的大字,背面碑文介紹了黃河風情、歷史概況以及人民治黃50年來的巨大成就。
 

黃河零堤紀念碑
 
  導遊向我們介紹了紀念碑設計中的深意。石碑由一塊近5噸重的整塊南山青石製成,總高3米,代表了治黃職工對母親河的深情;碑面長2.86米,代表黃河流經孟州市境內28.6公里;高1.543米,代表孟州境內整個堤防長度15.43公里;碑厚0.3米,表示孟州市有逯村、開儀、化工3處控導工程。該碑由孟州河務局自行設計,1997年11月10日開工,11月28日完工。
 
  黃河在進入孟州市之前,處在峽谷之中,水流湍急,通過小浪底水庫流入孟州境內後進入平原區,河床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河床抬高,歷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泛濫。西漢時期修築了左岸西起孟州、南岸西起滎陽、東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黃河得到初步控制。自古黃河大堤起於孟州,故孟州有黃河第一壩之稱。
 
  黃河左岸堤防修築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同治十一年再一次系統修建。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復堤。左岸自孟州中曹坡村大王廟高崖起,到黃河入海口山東墾利縣境,全長700公里。
 
  2018年孟州河務局對左岸堤壩進行了升級改造,挖掘零公里紀念碑的文化內涵,繪製極目長河文化長牆,進一步提升了黃河堤防零公里整體面貌,為黃河千里堤防增加了一處有紀念意義的人文景觀。
 
  離黃河零堤不遠,就是依託黃河左堤所打造的黃河文化苑。文化苑以展示黃河文化為主線,融詩詞佳句、諺語民謠及治黃策略等內容於一體,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黃河文化之窗」。黃河文化苑主要分為黃河風光迎賓區、太行奇石碑林區、黃河文化展示區和石方工程示範教學區四個區域。治水名人園裏,矗立着大禹、賈讓、王景、潘季馴等歷代治河名人的雕像,訴說着歷代治河人的光榮業績,九組形態各異的河工雕塑昭示了老一代河工的拼搏精神。文化苑的微縮景觀按比例將整個溫孟黃河灘區濃縮在1500平方米範圍內,形象、直觀地展示了「昔日溫孟灘,今朝米糧川」的繁榮景象。
 
  堤內就是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裏野生資源十分豐富,濕地內河流、沼澤、池塘縱橫交錯,水域面積3200公頃,天然濕地面積2719公頃,區內有大壩公園、黃河樓、治黃文化雕塑園、民俗村、觀光採摘果園、濕地紅柳林、踩沙場、落雁灘、泳灘、跑馬場、黃河漁家等景點,成為市民和遊客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黃河文化苑治水名人園牌樓
 
  國家級AAA景區豐潤園依託黃河岸邊的梨園為基礎,是集農林漁業綜合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生態農業觀光、休閒度假旅遊、醫養康體及拓展訓練於一體的生態休閒農業旅遊綜合園區,已成功舉辦了多屆梨花節以及新春廟會。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開始,豐潤園園區的梨花競相綻放,美麗非凡,站在樹下,樹樹梨花,如漫天飛雪,花團錦簇,花深似海,置身其中,花浪起伏,花香擁抱,不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
 
  近年來,孟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在充分發掘黃河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孟州境內名勝古蹟、黃河大堤、控河工程、黃河濕地以萬畝優質淤泥地等資源,打造了黃河濕地公園、豐潤園、黃河文化苑、法治文化苑、黃河左岸0公里紀念碑、黃莊險工段、大王廟、鎖水閣等具有深厚黃河文化內涵的田園綜合體、觀光旅遊區和黃河文化綜合體,將工程管理養護與弘揚黃河文化相融合,突出特色、營造亮點,在黃河北岸營造起來了一條絢爛奪目的黃河文化宣傳長廊。
 
  昔日治黃留下的工程和遺蹟,在發揮抗擊洪水作用的同時,被開發出一個個的文化旅遊景區,在傳播黃河文化、活躍精神生活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收入,成為孟州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灘區綜合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導遊介紹,從黃河文化苑往東不遠,就是萬里黃河第一閣---孟州文昌閣,又名鎖水閣,建於明代崇禎年間,道光十四年間重建,同治十一年間重修,是黃河上現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鎖水閣,聳立在北開儀村黃河大堤南側臨水坡,因鎮守黃河而得名,閣兩側是古代治黃大壩遺址。
 
  現存鎖水閣為正方體,高九丈有餘,圍足四丈,磚石結構,非常雄偉。閣樓坐北向南,正面上下各有磚券拱門,下楣橫嵌青石。背面高層磚券上升有方形門窗,間含正方小孔木棍,甚是雅致。東西兩廂中上層各為磚券圓窗,內含斜方小孔木欞,玲瓏剔透。閣內木樓三層,木質樓梯,登上此閣觀望,可見黃河煙波滾滾,河灘翠綠如毯,使人襟懷開闊,情趣怡然。此閣屬孟州八大景觀之一,有文閣垂蔭之說。
 
  如果說鎖水閣是我國古代治黃的歷史見證,那麼溫孟灘移民紀念亭就是當代人民馴服黃河的見證者。紀念亭在黃河文化苑迎賓區的黃河大堤上,亭高15.8米,建築面積158平方米,為三層六角仿古結構,底座四周花崗岩石上刻畫着黃河上的水電站和當年移民工程施工的真實情景。
 
  導遊介紹說,溫孟灘是位於孟州市和溫縣交界處的黃河灘區,灘區面積廣袤,千百年來,雜草叢生,荒涼不堪。為了安置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搬遷移民,國家總投資5.6億元人民幣,在溫孟灘淤灘改土,築壩修堤,恢復生態,建房起屋,共安置兩縣移民村莊31個移民4.2萬人,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史上最集中的安置區。昔日荒灘沙地,今已林茂疇綠,路網縱橫,群眾安居樂業,奔上小康。
 

黃河文化苑一景
 
  「昔日溫孟灘,今朝米糧川」,溫孟灘移民安置區治理是積極踐行「維護黃河健康生命,促進流域人水和諧」治黃思路的重要體現,也是孟州市廣大干群治理、管護和利用黃河並取得成效的見證之一。
 
  2017年7月,孟州市對所轄河堤堤頂道路進行整修,結構為5cm厚瀝青混凝土路面,車行其上,隔着窗戶可即興瀏覽黃河景色。建設逯村、開儀、化工3處河道控導工程,黃莊險工段固若金湯,並修建各類壩、垛、護岸共計177座,其中丁壩137道、磨盤壩2道,垛19座、護岸19座。除此之外,為確保移民村安全,修建移民防護堤28.56公里。
 
  黃莊險工段歷史上曾經決堤,危險萬分。1985年9月,由於對岸灘唇挑流,河勢在孟州溫縣交接處坐彎,堤防孟州段東端被沖塌170米,經過眾人齊心協力搶護,險情才得以控制。隨後進行加固,形成五垛五護岸,工程長370米,裹護長度387米。2018年,又對工程進行了全面整修,提高了工程的抗洪能力,防洪標準為防禦當地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榮獲黃委示範工程。
 
  在不斷提升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和工程管理水平的同時,孟州市秉承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理念,持續加強對灘區綜合治理和綠化,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堤的建設是孟州擁有了17.92萬畝黃河灘區,通過改造可耕地面積14.69萬畝,灘區土壤為兩合土,非常平整肥沃,是種植糧、棉、藥材的理想區域,共有3各個鄉鎮、二個辦事處93個行政村7.76萬人在灘區幸福生活。
 
  在沿黃防護堤工程臨背河營造生態防護林3015畝,共栽植樹木36.1萬株,形成一道綠色長廊,黃河防洪工程壩岸整齊、坦平坡順,兩側防浪林、適生林、生態林鬱鬱蔥蔥,堤肩堤坡綠草盈盈,防洪工程得到了綠化美化,形成了沿堤景觀長廊,有效的改善了灘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黃河平、天下寧」,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治國興邦的一件大事,黃河安危、事關大局。治理黃河,除害興利,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夙願。孟州的堤防和灘區綜合治理以強有力的事實證明了我國黃河治理開發和管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用事實宣告中國人民已經徹底扭轉了歷史上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實現了歲歲安瀾,徹底馴服了黃河,顯示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

  豐厚的文化遺存蘊含着黃河文化的魂魄
 
  「一個大姐本姓黃,嫁個女婿尿床王。
 
  五打五更天明亮,床下尿的賽長江。
 
  從南來個打魚漢,照准床下撒一網。
 
  打個鯉魚八斤半,還有個老鱉沒抓住,
 
  跑到台灣來躲藏。」
 
  這首順口溜被刻在黃河文化苑裏的一塊展板上,詼諧幽默,極具誇張,讀來朗朗上口,讓人忍俊不禁。又暗含諷喻,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反動統治者的無比憎惡和仇恨。
 

民工手硪打樁塑像
 
  這就是國家非物質遺產、流傳在孟州黃河岸邊的土硪號子。土硪號子發源於孟州市黃河兩岸。據《宋史:河渠志》記載:「凡用丁夫數百或千人,雜唱齊挽,積置於卑薄之處,謂之埽岸」,這種「雜唱」就是號子。土硪號子屬於勞動號子的一種,屬民歌的一個主要載體,是孟州人民在建造房屋打地基或加固河堤勞動中,為了統一勞動節奏,根據當地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或歷史故事編排而成的號子。經過長期而廣泛的群眾性即興創作,口傳心授,在世代相傳中逐漸形成和發展完善起來。這類號子遍佈全國,但以黃河下游築堤勞作中流傳的「硪號」最為壯觀。千里大堤上響徹着成千上萬的民工們唱的各種各樣的「硪號」,震天動地,氣勢恢弘。
 
  在黃河文化苑裏,有一組呼喊着「黃河號子」的黃河河工手硪打樁的群雕,八九個壯漢圍成一圈,一起發力,抖動繩索,將一塊巨大的餅石或者木樁拋向空中,然後再一起發力,向下拉動,加速餅石或者木樁落地的速度和力量,將土層夯實,以此增加堤壩的堅固性。雕像中,一個個河工雙目炯炯,望着懸在頭頂的巨型餅石,繃腿擰腰,手舉口張,似乎要將體內之氣盡數呼出,真是形神兼備,栩栩如生,一股豪氣在天地之間流動。
 
  為了讓土硪號子藝術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孟州市委、市政府在對土硪號子的挖掘、整理、傳承上給予了充分的關心和支持。2006年,孟州市廣播電視台將瀕臨失傳的「土硪號子」製成專題片,對土硪號子進行廣泛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
 
  土硪號子屬於黃河號子的一種,黃河號子是我們的先民在與洪水的抗爭中,逐漸形成有一定節奏、一定規律、一定起伏的聲音(勞動號子)。黃河號子產生於勞動又服務於勞動,既是勞動的工具,又是勞動的頌歌,其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明顯,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價值。聲聲號子,抒發了船工和底層勞動人民複雜的感情,反映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憂、怨、悲、歡,成為群眾自編、自喊、自樂、自我教育的良好教材和施工的真實記錄。
 
  近年來,孟州河務局將黃河號子編排成文藝節目,作為在黃河風景區的表演節目,參加全河紀念人民治理黃河60周年、70周年匯演,既傳承了「號子」,又向世人展示了黃河文化,使更多的人走近黃河,了解黃河文化。黃河號子2007年成功申報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孟州歷史悠久,歷代名人輩出,文化底蘊十分豐厚,這為孟州的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西晉時著名美男子潘安曾任河陽縣令,北宋名相寇準曾在這裏做官,南宋著名大畫家李唐、李迪也出生和生活在這裏。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裴李崗文化遺址、韓愈墓以及八仙之一韓湘子墓等人文景觀,留下黃河澄泥硯、火龍舞、河陽花鼓戲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還有許多關於韓愈、韓湘子等名人的傳說,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水滸傳里的武松。
 

溫孟灘移民紀念碑
 
  讓人不由想起《水滸傳》中『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義奪快活林』、『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蔣門神』、『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等與孟州有關的動人章節。武松不畏強權、除暴安良,是正義的化身,是英雄的象徵,值得紀念和傳頌。

  文旅產業開發為孟州騰飛插上翅膀
 
  在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坡上,坐落着我國一代文豪、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墓祠。它始建於唐寶曆元年(公元825),興盛於清代,距今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園內建築古樸典雅、古柏參天,有唐柏雙奇、韓文公神道碑、墓考碑等遺存,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風景區。
 

韓愈紀念館的「饗堂」
 
  韓愈童年奔波,中年入仕,政治生涯坎坷。公元803年,韓愈因為民請命上書《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而被貶陽山(廣東陽山縣)。韓愈到陽山後,興學辦教,傳播文化,陽山人民稱他是文化的「鼻祖」。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揮毫寫下千古名篇《諫迎佛骨》直言進諫,被貶到潮州刺史。在奔赴潮州的途中,寫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千古名詩。
 
  韓愈的一生贏得了後人無限仰慕和崇敬,朝廷追封他為禮部尚書,諡號「文」,宋代大文豪蘇軾說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尊他為「泰山北斗」;當今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發表專著肯定了他在文化、哲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在國際上專門成立了韓學研究機構,掀起了研究韓學的熱潮。1992年至今已在此成功舉辦了三屆國際韓愈學術研討會。
 
  近年來,韓園接待了成千上萬的中外來賓,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等曾先後到韓園視察。2005以來的多次世界韓氏拜祖大會都是在這裏舉行的。2003年韓園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A級景區,2006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孟州市對外交往及旅遊業發展的一張名片。
 
  韓愈是我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和卓越的教育家,被譽為『百代文宗』,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韓愈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至今仍是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的寶貴思想資源和精神財富。不斷深化韓愈文化研究,對繼承、弘揚、轉化和創新傳統文化具有典範意義。因此,孟州市成立了孟州市韓愈文化研究會及孟州市韓愈研究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多次舉辦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世界韓氏拜祖大會、中國·孟州海峽兩岸韓愈文化研討會、「韓愈故里孟州行」作家採風、全國「韓愈故里」攝影書畫展、韓愈詩詞書畫展、韓愈詩詞大賽、韓愈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韓愈文化活動,持續深入挖掘韓愈文化的時代內涵,闡發韓愈文化精髓,保護傳承韓愈文化遺產,對推動韓愈文化交流傳播做出了應有貢獻。
 
  同時,為了進一步開發韓愈文化旅遊資源,孟州市實施了總投資30億元的韓愈文化產業園、總投資1億元的韓愈主題公園等項目,以此增強韓愈文化自覺,激發韓愈文化活力,構建韓愈文化傳承和發展體系,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叫響孟州『韓愈故里』品牌,讓韓愈文化「活」起來,真正走出歷史、融入當代,走出孟州、走向世界。可以預想,韓園將以其雄峻的建築、綺麗的風光、便利的交通、燦爛的文化迅速成為中原又一文化旅遊聖地,迎接四海賓朋。
 

韓園景區內高大的唐柏
 
  韓愈文化產業園是孟州市全域旅遊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一部分。今年以來,孟州市緊扣嶺區、灘區、平原區各佔三分之一的自身實際,將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與「三城同創」、鄉村振興、百城提質、四好農村路、旅遊扶貧等中心工作有機結合,統籌謀劃部署,統一融資招商,重點推進了韓園和莫溝創建4A景區、源溝創建3A景區、快活林文旅小鎮建設、「四好農村路」旅遊環線打造等重點工作,加大全域旅遊及文旅融合步伐。
 
  文旅產業的發展為孟州大發展增加了一支有力的翅膀,和工業經濟發展一道成為孟州經濟騰飛的兩翼,相信有了雙翅的牽引,孟州的經社會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大的發展機遇,一定會成為承載和傳承黃河文化的重要經濟載體和閃亮的符號!(郭軍勝 劉同偉 劉暢)
[责任编辑:趙書琪]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