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美國涉港金融制裁莫玩過火

2020-07-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文|香港商報董事總經理 張介嶺

  6月底以來,特朗普政府連出重拳圍堵中國,中美關係風高浪急,上了各國「熱搜」,尤其是7月14日特朗普簽署《香港自治法案》,並簽發行政命令取消香港特別待遇後,越來越多的人擔心,美國會否祭出「殺手鐧」,拿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服務作為制裁利器,切斷香港,乃至中國內地與美元世界的通道,置中國和香港經濟於危境。

  金融制裁成制華「殺手鐧」

  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二戰後,全球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美元取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鈎,造就了當今世界絕大多數貨幣儲備是美元這一基本事實。近年來,雖然美元的霸權地位時常收到挑戰,但在可預見的將來仍難以撼動。

  筆者認為,在美國對港貿易制裁作用難以彰顯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完全可能藉助美國控制全球金融結算體系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涉港問題上將金融制裁作為對華制裁的重中之重。其中,切斷香港的SWIFT服務雖是黑天鵝概率,但中美關係已經到了至暗時刻。

  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遜故居正式宣告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並提出「不信任並核查」策略,鼓動「自由世界」聯手對抗「共產黨中國」。從美方目前對華「沒有最狠,只有更狠」的態勢看,中美防止局勢升級失控的政治和外交保障措施已幾近失效,局勢有失控風險,很難排除鷹派會鼓動特朗普總統至少是有限度地劍走偏鋒。

  據美國媒體報道,對華鷹派、美國哈德森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稱,如果華盛頓選擇強硬措施,「中國與自由市場的所有金融聯繫」將會面臨風險。」「一旦失去這種聯繫,股票、債券、金融交易、SWIFT,所有這些都將面臨危險」 。

  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研究中國的金融和政治融合現象的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也認為,美國還有一個「核選擇」,那就是切斷中國的SWIFT 金融服務,對向中國政府或國有企業放貸的銀行進行制裁。不過,他警告,這會重創北京,但也會引發金融危機。

网络图片

  伊朗苦美封殺久矣

  過去十年,美國藉助SWIFT這一利器對伊朗等國小試牛刀,可謂屢試不爽。早在2012年,在國會的窮追不捨下,奧巴馬政府猶豫再三,最終還是聯合歐盟封殺了伊朗的SWIFT服務。美方認為,伊朗利用與全球金融系統有關聯的所有管道為恐怖活動融資、洗錢,並從事其他非法活動,如將其留在SWIFT系統之內,美國對伊制裁就會有重大漏洞,危及包括能源制裁在內的更大範圍內的制裁。

  事實證明,美國此舉重創伊朗銀行部門,迫使伊朗不得不使用耗時長,費用高的老式「哈瓦拉支付系統」進行國際支付,給伊朗經濟帶來的嚴重後果立竿見影。伊朗不堪重壓,2015年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來,迫不及待地以放緩發展核項目換取放鬆制裁,從而催生了美伊核協議。2016年伊朗核協議生效後,伊朗各銀行又重新連接到該網絡,解了德黑蘭外資供應的燃眉之急。

  SWIFT嚴重致殘被制裁對象,其威力如何,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記者湯姆·吉耶爾頓有個很形象的描述。他說,對伊「有很長一串制裁,但另一大要素是伊朗基本被踢出了用來電匯的、被稱之為SWIFT的系統。不誇張地說… 如果伊朗在海外賺了錢,幾乎只能用手提箱將現金帶回。結果就是這樣。真的傷著伊朗了。」

  美對港動「粗」可能多大

  美國最近宣佈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究竟有何衝擊,主要看特朗普政府下一步具體怎麼做。山雨欲來,在全球絕大部分資金仍然通過易被超級大國操縱的中央節點流通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被武器化,在極端情況下,美國政府出於內政和外交需要,會拿「香港自治法」說事,以「破壞香港高度自治」為由對香港和中國內地與被制裁個人或機構有關聯的銀行和企業實施包括封殺SWIFT服務在內的金融制裁。

  不過,需要提醒特朗普政府的是,美國以保護美國和全球安全為由將伊朗這樣的國家逐出SWIFT固然不困難,但中國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鮮,從絕對體量看,中美經貿關係千絲萬縷,早呈「共生」格局,簡單出此損招反制中國需謹慎。金融市場數據和基礎設施全球供應商路孚特 (Refinitiv) 提供的信息顯示,去年美國銀行在香港一些最大的上市專案中充當了關鍵角色,幫助許多中企籌募外資,錄得香港投行服務費用的19%,達3.098億美元。

  不僅於此,根據美國國務院提供的資料,2018年在港美國人達8.5萬、美企逾1300家,幾乎所有美國主要金融機構在港都設有分部。在香港營運的美國公司中,有283個地區總部和443個地區辦公室,數量居各國或地區之首。美國居民還是香港最大的外國社群,美國金融機構在港總資產和客戶存款分別達到了1480億美元和790億美元。此外,香港還是美國法律和會計服務的主要目的地。

  毋庸置疑,長期以來,美國得益於香港的營商環境,對港無節制地施辣招會弄巧成拙。一旦香港成為另外一個普通中國港口,損害的不僅是香港和北京,美國商業利益也將受損。

  中國深化改革紅利可期

  中國的金融市場規模高達47萬億美元,目前,外國銀行僅佔中國銀行總資產不到2%。2019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提速,各項舉措穩步擴寬和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結構,並進一步推動機構化和國際化兩大趨勢,包括向海外投資者開放股票、債券及衍生品市場、取消資管機構所售產品隱性擔保、推進採取市場化IPO發行定價機制等。

  今年以來,為了緩解美元短缺,並從落實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考慮,北京通過金融改革刺激證券投資流入資本市場。隨着中國資本市場新一輪的高水準開放,過去數月,美國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惠譽進入中國市場,成為進入中國的首位和第二位外國評級機構,高盛、摩根大通、美國運通投資中國市場又取得新的突破,瑞士信貸獲得了中國證券合資企業51%的控制權,與摩根大通、高盛、摩根斯坦利、滙豐、瑞銀和野村證券一起成為以中國為基地的證券公司的外國大股東。

  高盛預測,中國券商行業機遇可觀,到2026年中國券商行業2026年收入將達到1160億美元,稅後淨利潤4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23億元),淨資產回報率為9.4%。其中,外企將佔據相當大的份額。眼下,外國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正在努力搶佔中國市場。

  面對如此豐厚與中國有關聯的機遇,美國鷹派可能仍會有一些道德說教,但如果有大單,華爾街的投行不可能放棄。曼谷里昂證券分析師、亞洲銀行研究公司創立人丹尼爾·塔佈施(Daniel Tabbush)一語中的:「儘管政治氣候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增長潛力帶來的機會可能繼續吸引大型外國金融機構的外資在香港和中國做業務。」

  退而言之,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中國被逼無奈將不得不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覆巢之下,美國五大銀行也會面臨風險。統計顯示,五大行涉華投資共計7010億美元,其中摩根大通最大,達190億美元。中美關係一旦失控,勢必導致這些銀行失去大筆中國業務。

  美國反制中國手段很多,可以完全改變美港關係,或者有針對性地作出一些調整。中美脫鈎說起來很過癮,做起來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玩過火,美企商業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還可能錯失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引發華爾街和美企反彈,或將影響選情,令特朗普難圓連任之夢。

  專家認為,中美之間雖爭執不斷,但兩國不僅無根本經濟利益衝突,而且還有巨大的共同利益進行國際分工和合作。有理由相信,特朗普政府有其底線,不會採取任何可能重創貿易或損害全球經濟的行動。不問青紅皂白對中國和香港所有機構全面制裁、直接切斷SWIFT服務無異於火中取栗,損人害己。(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责任编辑:蔣璐]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