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領袖睇好香港 今時地位非美恩賜 優勢依然突出

2020-08-20
来源:香港商報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一向引以為傲的優勢,如獨立司法制度、資金自由流通、人才及資訊自由流動等,並非一朝一夕憑空而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簽署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特殊關稅地位待遇;日前美通告自9月25日起,香港特區生產製造的貨品出口到美時產地須標示「中國製造」。面對美方所謂「制裁」和種種打壓,本港工商領袖、商界精英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均表示,香港今時地位並非美方恩賜,美方「制裁」打壓或會引發陣痛,惟香港優勢依然突出,尤其是香港國安法落實後令社會穩定,「一國兩制」事業一定能在香港行穩致遠,香港這顆「東方之珠」一定會繼續大放光彩。

  蔡冠深:制裁損美自身利益

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對本報指出,美國所謂「制裁」,對香港經濟影響有限,長期來看將損害港美雙邊貿易和商務交流。他強調,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是由中國及世貿組織賦予的,美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地位,只會影響港美之間貿易,影響不了香港與其他國家、地區和經濟體的貿易。以往香港是美最大貿易順差地,更有不少美企來港經商、投資並設立地區總部,所謂「制裁」更多會嚴重損害美商界利益。

  他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是建基於匯聚香港的世界各國的不同金融機構,以及相關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等一整條產業鏈,數十年所建立的金融生態系統,並不會因美不再承認香港「特殊地位」而一下消失。香港擁有背靠祖國龐大市場的獨特優勢,長遠而言,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對籌集資金、金融專業服務、對接國際金融標準等仍有龐大需求,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仍擁有許多獨特優勢。他更強調,近日不少中資企業選擇回港上市引發熱潮,加上港股港元表現穩定,都反映出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健性,海內外投資者看好香港經濟長久繁榮發展。作為世界最年輕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其他三大灣區各自擁有的金融、科研及製造業能力,內地經濟已重回上升軌道的能量,一定能很好帶動香港再現輝煌。

  吳宏斌:美制裁屬強盜行為

吳宏斌

  接受本報採訪時,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促請香港有關當局向世貿組織投訴美國的「強盜行為」。廠商會屬本港認可簽發「產地來源證」機構之一,吳宏斌狠批:美國對港新規將對簽發「產地來源證」引起混亂,強行更改產地來源將令港商標示原產地和申領來源證上「身份不明」,使香港大部分企業或將放棄美國市場。

  吳宏斌說:「香港品牌在東南亞等地認可度極高,地理位置相鄰讓這些地區口味接近,加上許多華僑帶去香港的生活飲食文化,讓許多香港品牌在該地發揚光大。不僅如此,香港品牌在產品設計、研發和市場製造等方面十分出色,品牌認可度和質量保證是香港品牌的優勢。」他強調,香港未來發展要緊隨時代步伐,求新求變,講好「香港故事」。

  因疫情影響,香港經濟陷入停擺;惟疫情亦成香港再工業化的「契機」,面對口罩荒時,本港廠商的靈活應變即是體現。吳宏斌表示,「現在很多港商把生產線放在內地或東南亞,香港主要承擔『大腦』的設計、研發工作。相信今後會有更多年輕人回流到『工廠』,以創新模式投入本地製造業。」

  葉中賢:外商指在港有保障

葉中賢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表示,美方所推相關措施,其實對香港工業影響不大,「心理影響大過實際影響」。他指,現時「香港製造」產品出口至美只佔總出口額約7%,出口至東南亞佔比約為10%,最多是進入內地市場,約佔50%。

  中美貿易戰已持續兩年,葉中賢稱,港商早有部署,工總會員企業現時與美有貿易生意的亦比較少。他認為,港商未來要發展,一定要開拓新市場和多元化發展,例如龐大的內地市場,尤其是有地理之便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東南亞市場。

  「香港從來是做生意的好地方!」葉中賢強調,香港國安法落實後,整體環境穩定下來,對大家都是好事。他說,最近與外國商家聊起去向及未來發展,這些商家均表示,在香港做生意既安全又有保障,為什麼要離開?

  何超瓊:香港穩定才有發展

何超瓊

  知名企業家、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執行董事何超瓊受訪時表示,香港國安法順利立法,為香港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去年香港社會受到黑暴衝擊時,何超瓊曾以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身份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率先發聲,道出香港遭受的傷害,讓世界知道香港的真實情況。她表示,只有穩定下來,香港方能繼續平穩發展,下一代才有希望和未來。「作為社會知名人士,我們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共同守護香港這個家,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何超瓊特別提到,加強全民道德教育,培育青少年愛國觀念、守法精神,將直接影響香港乃至國家的未來;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了解內地發展模式,能夠讓香港這個家變得更完整。

  【专家观点】港根本性優勢並未削弱

  隨中美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美借所謂懲罰香港打壓中國,令本港成為角力場。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一個多月,部分在港美企表示擔憂,有的表示會離開香港。對此,本港學者專家指,美企對其在中美糾紛中所承受的政治風險有憂慮,並非香港國安法實施的直接結果;待事態明朗化,外企會重拾對香港的信心,「只要有利潤,企業便會回來」。他們強調,並未看到香港國安法削弱「一國兩制」及香港的根本性優勢。

图:中通社

  香港美國商會早前稱,8月上旬就香港國安法對港商業環境信心影響進行了調查。個人層面有53%受訪者考慮短期到中長期離開香港,公司層面有約四成表示會離開。

  翻查資料,上述商會1969年創立,屬美在華民間組織,許多港籍美國人亦參與其中,是美本土外最大商會之一。

  2017年2月,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從事媒體工作的早泰娜(TaraJoseph),突然空降為會長。她之前是路透社記者,曾兩度出任香港外國記者會會長。外界認為,其政治色彩遠高於商業。去年修例風波以來,早泰娜曾多次公開批評港府,最近又妄稱國安法損害「一國兩制」,並認同特朗普對港不友好舉動。

  對此,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美商會調查結果,並不能簡單解讀為國安法實施的直接後果,更多是因香港成為中美角力磨心,令企業承受的政治風險升高,繼而影響美企對營商前景擔憂。

  只要有利潤企業便會來

  「只要有利潤,企業便會回來!」李兆波強調,隨時間發展,待事態更明朗化後,外資企業一定會重拾對香港的信心。他以香港回歸前後為例,當時也有不少企業和個人離開香港,但事後當看到情況不似想像般差後便逐漸回流。

  李兆波又稱,在港美企對在中美糾紛中所承受的政治風險心存憂慮,「美國對香港實施所謂報復性、懲罰性措施,中國政府亦可能會對美採取反制措施,在港美企或成攻擊對象。加上香港國安法實施時間不長,美企或擔心業務運作上『踩地雷』,因此減少在港投資以規避風險,此屬無可厚非,不能將調查結果簡單總結為出於香港國安法的考慮。」

图:中通社

  他指,只要香港能堅守「一國兩制」,那麼根本性優勢仍在,相信待香港國安法實施一段時間並清晰化後,便可挽回外企對香港的信心。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同樣表示,迫使美企撤出香港的源頭恰是美國,而非香港國安法。美自去年以來連番干預香港事務,給本地社會事件「火上加油」,企圖將香港推向崩潰邊緣。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又藉機對港實施一系列「制裁」,這才削弱美企對香港的信心,「邏輯關係不能搞亂。」

  長遠對香港內地前景感樂觀

  李兆波又指,今年美國大選一定程度上亦為美企在港發展帶來壓力。廖群亦認為,美大選臨近,攻擊中國成為特朗普的競選策略之一,「特朗普對中國的舉動越來越非理性。」

  李兆波又認為,香港之所以成為眾多跨國企業總部所在地,其中一個獨特優勢就是擁有來自內地的優才,可幫助企業發展內地業務。他指,早前汇豐和國泰相繼「出事」,某種程度上正因公司內部高層未充分認識內地。他說,港交所就是個好例子,行政總裁李小加內地出生,在海外受教育,對內地情況瞭如指掌。

  事實上,無論汇控還是國泰,乃至國泰母公司太古,多間在港大型外企均已表態支持香港國安法落地。太古主席施銘倫就表示,在港業務一直是太古高質素資產,長遠而言對香港和內地前景感樂觀。(記者呂明霞、霄虹、張智榮)

[责任编辑:郭玉桔]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