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早期投資助深發展 新時代兩地雙核成灣區引擎

2020-08-21
来源:香港商報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深圳以「深圳速度」一路高歌猛進,創造了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經濟奇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走過了波瀾壯闊的40年。而毋庸置疑的是,在深圳高速發展的40年,作為「東方之珠」的香港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改革開放初期,港人就積極投身深圳建設,為深圳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參與到其中投資興業的香港人,在助力深圳發展的同時,也一榮俱榮。無論是早期的「三來一補」產業,還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港人在深圳的投資都收獲了豐厚的回報。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投資深圳獲利豐厚

  2018年,深圳GDP一舉超越香港,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令外界為之矚目。實際上,回顧深圳的經濟發展,一河之隔的「鄰居」香港在其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就為深圳源源不斷地輸入發展所需的資金、設備、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助力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一飛沖天。

  香港快遞貨運從業員總會常務副理事長蔡永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不同的年代,香港在深圳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擔當的角色不盡相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初期,香港人對深圳的貢獻非常之大,他們有的為深圳引入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有的到深圳開辦工廠、貿易公司,為深圳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同時帶動當地的消費水平。蔡永基說:「這些對深圳初期的發展非常重要,為深圳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改革開放初期,得益於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及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深圳承接了香港的產業轉移,發展「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模式,與香港形成「前店後廠」的格局,經濟在短時間內實現飛速增長。從幾乎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從灘塗之地變成高樓林立、工廠遍地,香港人見證了深圳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巨變。而參與到其中的港人港企在助力深圳發展的同時,也迎來很多的發展商機,給自身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

  前海愛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偉嘉向本報記者表示,深圳這40年的經濟發展全世界有目共睹,香港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當然,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諸多香港人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不少到深圳投資興業的香港人,在這期間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他們在深圳開的公司規模越大,生意越做越大,很多人的命運也由此改變了。」楊偉嘉說。

  創科力量 升級轉型

  隨着時代的變遷,深圳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告別勞動密集型產業,走上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道路。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逐漸成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被外界譽為中國的「創新之都」,湧現出了諸如華為、騰訊、華大基因、大疆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企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的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綜合排名中位居全國第一。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1月,深圳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3878.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190.14億元,同比增長11.52%;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常年保持在全國的34.8%以上、連續16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2000年之後,隨着深圳的發展定位逐漸向創新科技中心靠攏,香港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僅為深圳引入創新科技人才、先進的管理經驗等,也為深圳的一批批企業發展提供了融資渠道,比如騰訊在香港成功上市。」蔡永基說,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地方,往往由創新科技產業帶動,比如三藩市和以色列等。深圳可以說是中國的「硅谷」,匯聚了全國眾多的科技人才,吸引諸多頂尖的科技公司的進駐。而香港和深圳之間在創科方面的合作也相當緊密。同時,深圳的管理制度、稅制、政府服務方式等也在學習香港,國際社會對此較為認同,願意到深圳投資發展。

  在最近幾年的深港創科合作中,兩地政府在2017年1月3日簽署了《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合作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旨在以創新和科技為主軸,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並將在園內配套建設相關高等教育、文化創意和其他配套設施。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在創科方面有着很強大的科研實力,但缺乏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土壤,而深圳在這方面則可以填補香港的不足,將相關的科研成果落地。因此,兩地的創科合作空間非常大,深圳亦願意為有志之士提供幫助,以實現他們的創科夢想,並為自身的經濟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促現代服務業發展

  除了注重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外,深圳也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上,其標誌性事件就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崛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它既是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集聚區,也是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

  近年來,前海依託香港,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吸引香港企業、香港青年及專業服務提供者投資落戶的優惠政策,兩地政府在金融、財稅、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合作亦在不斷加深。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新華社

  楊偉嘉就是被前海的創新創業氛圍吸引而來的香港青年,他於2018年4月到前海創辦了自己的企業,並帶來了一批香港的高技術及設計人才。目前其公司已成功自主研發3-5款智能玩具,並已實現量產,產品擁有4項自主知識產權(申報中)。楊偉嘉告訴記者,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在制度創新、營商環境、政策扶持等方面都較優越,是深圳最具活力的區域,同時兩地政府在前海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前海聚集了一大批香港優秀的企業家和高端服務業領域的專才,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已累計註冊港企8031家,註冊資本8937.26億元。僅今年一季度,註冊港企就實現增加值佔片區的20.8%,納稅佔23.2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佔30.17%,實際利用港資佔86.63%。

  蔡永基表示,前海的國家定位是發展現代服務業,而香港在金融業、現代物流、資信服務、科技服務、專業服務等方面具備所長,兩地的合作空間非常大。「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亦在持續不斷地支持深圳前海的創業基地,幫助前海發展所需的現代服務業。隨着前海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到前海創業、就業、居住等,這給前海的發展注入了很多的活力。」

  共迎「雙區」發展機遇

  回望過往,無論是以民間企業為主體的市場自發合作,還是兩地政府間的協議合作,深港合作都在持續不斷地深化。比如在政府合作層面,深港在2004年簽署了以《關於加強深港合作的備忘錄》為總則的9項合作協議,涉及法律服務、經貿合作、投資推廣和科技等方面。自此之後,以深港合作會議機制為代表的深港政府間頻密的直接互動。這些年來,深港合作會議在推動深圳和香港在一些重要合作項目上取得的成果顯著。比如上述的落馬洲河套地區的開發、深港創新圈的合作、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都是在這個會議機制上被首次提出來的。

  2020年既是深圳經濟特區的「不惑之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在深圳進入「雙區」建設的時代,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主要的核心引擎城市代表,深圳和香港接下來如何加強合作,港企如何在深圳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中繼續做大做強等,備受外界的高度關注。

  在蔡永基看來,深圳和香港有着各自的優勢,在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關鍵之處在於兩地政府需要不斷地磨合,破除政府間的合作壁壘,並出台更多扶持企業的政策。蔡永基指出,對於港企來說,在「雙區」建設的大背景下,深圳的市場空間足夠大,有着諸多的發展機遇,未來可以擇機加大投資深圳的力度。「深圳和香港還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間,比如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在之前已有的基礎上,還可以不斷地加強和改善。」

  展望未來,楊偉嘉表示,在「雙區」建設的時代,深圳充滿機遇,發展前景廣闊。楊偉嘉建議,隨着深圳在硬件建設方面不斷完善,在軟件方面的發展也應得到加強,以促進企業更快捷的交流,為企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责任编辑:郭玉桔]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