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文思端起一杯剛做好的手沖咖啡,一身休閑裝扮的黃文杰用鼻子聞了聞,他打趣地說:「想在大陸把咖啡館開成百年老店,但還差87年」。
出生於台北艋舺的黃文杰,做過印刷、保險等行業,在30歲那年拎著兩支大皮箱開始闖蕩大陸,在上海某IT企業做到了高管。邁入不惑之年的他覺得,應該在自己的下半輩子做點有意義的事。為此,黃文杰和妻子一拍即合想到了開咖啡館,隨後毅然辭去工作「投身」咖啡行業。
2007年,黃文杰的第一家精品咖啡館在湖南長沙誕生,店名來源於他的家鄉和生日,取名艋舺423咖啡館。在黃文杰看來,咖啡館賣的不僅僅是好喝的咖啡,還有一種像家一樣溫馨的感覺——人情味。
咖啡香、書香、人情香,偏愛哲學的黃文杰用三個「香」來描述自家咖啡館特色。「咖啡香」意為引導顧客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書香」則是向顧客講解普及咖啡文化,「人情香」便是黃文杰口中咖啡館的「靈魂」。
因推行人情味服務的台灣艋舺風情咖啡館在長沙逐漸熱門起來,10餘年間發展成了咖啡連鎖品牌店。加盟店「連鎖但不復制」,用店長名字命名為特色,各自用心經營,目前已有20家咖啡連鎖店,且每家店入口處的牆壁上都掛有一張寫著「尊重他人等於尊重自己」的話語。
因看中貴陽舒適的氣候,加上妻子是貴州人的緣故,自2013年以來,黃文杰先後在貴陽開設了三家分店。店里有咖啡精英團隊「坐陣」,專注於做精品咖啡,黃文杰則退居幕後負責咖啡團隊培養。
13年來,艋舺423咖啡館共培養出8位得獎咖啡师,其中包括兩位國家賽事的評委和一位國際咖啡品鑒师。在咖啡师王東看來,台灣同胞對大陸咖啡界的影響除了教會「如何沖煮一杯好咖啡」外,更在於人才的培養。
「慢慢來,才會比較快。」這是黃文杰常掛在嘴邊對年輕店員說的一句話。未來,他准備在貴陽開一家教年輕人做咖啡的培訓基地,傳承台灣咖啡技藝,因為在他看來大陸整體的咖啡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定期會來咖啡店巡視,嘗嘗咖啡的味道,看看顧客們的反映」。黃文杰說,開咖啡館並不是一門致富的營生,但在精神上富足就可以了,希望能把咖啡館開成「百年老店」。
采訪結束後,記者坐在艋舺咖啡簡朴的咖啡長桌前,喝著店員剛煮好的創意咖啡,不加糖和奶,咖啡的酸苦卻柔和得令味蕾不反感,反而在淡淡的刺激後涌出甘甜。(作者 周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