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24日舉行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介紹特區建設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表示,特區成立40年來,廣東從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業省發展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率先突破10萬億元、達10.77萬億元,財政收入達1.27萬億元、是首個超萬億元的省份,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14萬億元、約佔全國1/4。他坦承,今年廣東經濟確受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進入7、8月以來經濟恢復態勢穩定、良好。他還預計,在下半年特別是下一個季度,香港、澳門經濟也能得到更好恢復,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勢頭將越來越好,成為世界級灣區當中重要的增長極。
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
特區創現代化發展史上奇蹟
馬興瑞介紹說,40年來,廣東經濟特區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蹟,發揮了重要的「試驗田」和「窗口」作用。廣東經濟特區充分利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積極發揮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等優勢,率先打開國門搞建設,成立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資銀行,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緊緊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等重大機遇,積極探索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努力塑造更多具有支撐作用的對外開放新優勢。特區累計引進外資1500億美元、佔全省1/3,世界500強企業有300多家在特區投資。
廣東經濟特區始終堅持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大膽衝破思想束縛,堅持不爭論、堅決試,明確提出「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率先推進價格闖關、土地拍賣、工程招標、證券市場等領域改革破題,探索出1000多項開全國先河的改革舉措,比如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誕生第一份勞動合同等等,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廣東有能力構建「雙循環」
「廣東省正在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部署。」在談及廣東將如何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作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時,馬興瑞表示,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科技大省、開放大省,西連海南自由貿易港,東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通廣大內需腹地,西邊還有陸海新通道,應該說鏈接世界,輻射內陸,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經濟特區又是聯結兩個市場、聚合兩種資源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更是貫通國內國際、引領國內國際。「廣東應該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總書記作出的雙循環決策部署。」
馬興瑞指出,將主要著手暢通三個循環,即: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為重點暢通產業循環,大力開展穩鏈補鏈強鏈工作;以優化提升流通體係為著力點暢通市場循環;以城市群為依托暢通經濟社會循環。
料港澳經濟下季度恢復
針對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很大,粵港澳大灣區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馬興瑞直言,廣東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超過1/10。廣東今年受疫情影響衝擊非常大。同時,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對外依存度在各個省份中是最高的,首當其衝受到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他稱,從上半年的形勢來看,特別是7、8、9月,廣東經濟特別是珠三角經濟恢復的態勢是穩定的、良好的,GDP、財政收入、進出口及投資消費等數據都表現較好。
至於鄰近的香港和澳門,馬興瑞認為,廣東率先控制了疫情,所以經濟恢復得快一些。粵港澳三地從經濟結構來看,得益於40年的改革開放,有一定的互補性。他預計,下半年,特別是下一個季度,香港、澳門的經濟也能恢復得更好。珠三角九市與香港澳門,在投資、貿易、市場規則體系的對接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等方面有很大的進展。下一步,大灣區作為一個重要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勢頭將越來越好,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級灣區當中重要的增長極。
深化深港合作引更多國際化資源
有媒體提問稱,全球4300個特區中,深圳是最成功的一個,下一步邁向全球標杆城市如何走?對此,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回應稱,40年來,深圳年均增長20.7%,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前五。深圳把握機遇,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進展很好。特別是包括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等一大批改革舉措在落地實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5G、光明科學城等一批創新平台在加快推動建設,發揮更多引領作用。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
「深港合作親如兄弟,也取得了很好的發展成效。特別是前海開發開放,推動了深港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在金融、物流、信息、國際化專業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承接、延伸和發展。」陳如桂表示,深圳攜手香港謀劃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四平方公里的園區,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出台一系列創新政策,推動國際化的創新資源、人才、機構、資金在這裡創新合作,進展非常順利。
陳如桂亦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要求建設全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吸引高端要素、高端資源、高端人才、高端項目的好機遇。「要進一步深化深港合作,通過深港合作,把更多的國際化資源、國際化機構、國際化人才吸引到深圳創新合作、創新發展。」他說,同時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設,一手抓好人才引進和高精尖技術的突破,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特別是「從0到1」的研發投入,突破一些「卡脖子」問題。另一方面,要抓住5G全覆蓋的機遇,推動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通過深圳已有的創新優勢,帶動整個珠三角的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 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