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抗逆力可後天培養 團體提出3項培養建議

2020-10-05 19:56
来源:香港商報網

 MWYO青年辦公室今日(5日)發表《香港青年抗逆力政策研究》,嘗試了解世界各地較重視情緒及抗逆力教育的國家,如何增強學生自我認識、表達及管理情緒能力。

 根據201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表的數據,香港15歲學生的學術抗逆力居於全球首3位,但社交及情緒抗逆力則為全球尾5,與大部分國家兩者成正比不一樣。MWYO青年辦公室的研究報告指,抗逆力能夠從後天培養,同時是可以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涉及個人、家庭、學校和社區的風險因素(創傷和生活壓力)與保護因素(家人愛護及朋輩支持)的互動。當保護因素「戰勝」風險因素時,就代表擁有較高的抗逆力。

 MWYO青年辦公室提出3項培養學生社交及情緒能力的重要因素,分別是政府將「社交及情緒能力」列入主要的教育目標、制訂相關政策,要求學校透過特定科目,教授學生社交及情緒能力(即獨立成科),或為校方提供支援幫助,營造有利於建立關係及正面的校園環境(即全校參與)、教育制度外的其他持份者有空間舉辦及試驗社交及情緒教育活動。

 MWYO 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黃樂謙指,社會需要循序漸進的改變,未來更應該着眼於向各持份者,包括家長及老師,推廣社交及情緒抗逆力的重要性。如果能夠將『社交及情緒能力』列入教育政策主要目標,將會鼓勵各界共同從政策入手提升學生抗逆力,長遠更有效推動全人發展。

 MWYO青年辦公室會於13日舉辦《2020 全人發展論壇─從情緒支援及教育科技講起》活動,邀請到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教授、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何玉芬博士、MWYO 青年辦公室總監劉鳴煒等,探討香港全人發展、情緒及抗逆力教育及教育科技等問題。

圖為《香港青年抗逆力政策研究》封面。

[责任编辑:趙桐曲]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