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聯今日(7日)發表最新全球網上詐騙趨勢季度調查,顯示越來越多源自香港的可疑詐騙以物流及電子遊戲公司為目標,而針對香港消費者的新冠肺炎相關的網上詐騙亦有所增加。
環聯分析載於旗艦詐騙預防方案內數以十億宗的交易及超過4萬個網站和應用程式的數據後,發現近期源自香港並針對企業的網上疑似詐騙交易的百分比相對穩定,相較3月11日至5月18日期間,5月19日至7月25日錄得的疑似詐騙交易微升1%。
相反,環聯的消費者財政困難研究報告卻發現,於7月27日當週接獲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網上疑似詐騙個案的香港消費者比例,較疫情初期(4月13日起計一星期)增加了9%,顯示詐騙份子有策略地將目標從企業轉移到欠缺警覺性的消費者。
另據環聯分析比較3月11日至5月18日與5月19日至7月25日兩段時期多個行業所接獲的疑似詐騙個案百分比的變化,源自香港並以企業為目標的數碼詐騙在疫情初期主要針對電訊和金融服務行業,但近期已經轉而針對物流和電子遊戲企業。
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林嘉儀(Marie Claire Lim Moore)表示,鑑於疫情持續影響物流和電子遊戲業務,網上騙徒似乎認為有關的企業對交易的審查較為寬鬆。值得留意是,在疫情期間網上業務表現相對較好的行業—電訊、零售及金融服務業雖然在疫情初期曾出現最多的網上詐騙,惟現時卻遇最少詐騙個案。這顯示騙徒在疫情初期針對擁有最多資金的最熱門行業,以便在大量快速交易中隱身,現時他們明顯已轉移目標,以圖獲取更多的不法收入。
此外,為更了解新冠肺炎對消費者的影響,環聯於7月27日起進行為期一週的調查,訪問了8265位在香港、加拿大、哥倫比亞、南非、英國及美國的成年人。在香港,39%受訪者稱曾經成為新冠肺炎相關網上詐騙的目標,當中以千禧世代(26至40歲)最為嚴重。疫情相關詐騙中,以網絡釣魚手法最常見,香港消費者中有29%表示收到網絡釣魚訊息。至於有關新冠肺炎疫苗、治療、檢測及個人防護裝備的詐騙資訊,則是第二常見與疫情主題有關的詐騙手法。
林嘉儀表示,網絡釣魚盛行顯示騙徒不求賺快錢,反而著眼於「放長線釣大魚」,一旦騙徒成功竊取消費者的身份憑證,受騙的消費者便可能有多個網上戶口被入侵,甚或大幅影響其信貸評分,影響非常深遠。
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林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