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點】中國居民消費力在哪裏

2020-10-12 03:43
來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國慶黃金周,再加上中秋節,從10月1日到10月8日,國內假期長達8天,被政府及企業看作是全民消費的旺盛日子,以此來形成國內消費動力。比如,由商務部牽頭的消費促進月,動員全國35個省區市的179個重點城市政府、10多萬間企業和涉及實體和線上200多萬商戶參與,時間正好覆蓋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

 按照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測算,在今年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年計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達4665.6億元,按年計恢復69.9%。由於復工復產需求,假期內貨車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5%,日均達到578.73萬輛次。根據商務部的資料顯示,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同比上升4.9%。

 消費未全部復元

 對於這些資料,有經濟評論認為,儘管中國的新冠疫情得到真正控制,中國經濟與消費也開始全面恢復,但可能是受疫情影響與衝擊,黃金周的消費並沒有全面復元,比政府預期的要差。

 不過,實際情況可能與這種分析的差距比較大。一是上述資料並非能夠觀察到居民的消費增長或減少的力度,因為,疫情之後,居民消費模式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宅經濟」大行其道。更何況,這種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黃金周消費,早就開始在退出中國市場,國內絕大多數居民對這種人滿為患的旅遊已經沒有多少興趣,至於國內旅遊代替出國旅遊更是政府的一廂情願。二是政府的統計資料測算採用的是恢復性比較,對比的是兩個時期居民旅遊消費的變化及新冠疫情後居民旅遊消費復蘇的程度,其意義並不是太大。

 這種政府行政性方式推動的旅遊消費,不僅效率低,也是以消費者付出巨大的擁擠成本為代價的,更重要的是把中國最為重要的一半人口(農村居民)排除在外,因為農村居民基本上不會參與這種旅遊消費。所以黃金周近5000億元旅遊收入與年近100萬億元的GDP中佔比肯定很小。實際上,要讓以國內居民消費為主導的內循環經濟轉動起來,並非市場能夠提供多少商品及服務(因為市場經濟永遠是過剩經濟,只要有市場需求,市場供給就會到哪裏),而是在於中國居民的消費力有多大?在於這種消費力在哪裏?

 就中國14億人口來說,中國當然有一個巨大到無邊際的市場;但是,中國這個市場經濟與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有很大不同。一是中國的權力在資源和財富分配中佔絕對重要地位,所以,中國的許多財富基本上會向權力聚集,權力成了財富與消費力的主要象徵。比如,為何北京能夠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就在於中國權力集中在北京。二是在這種市場背景下,必然造成了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個人之間等巨大的財富收入分配不公,居民的消費力相差懸殊。三是中國城鄉二元分化差距,並沒有隨着中國經濟成長而縮小,反之還有擴大的趨勢。而這種城鄉二元分化,即使農村居民到城裏尋找工作,他們收入水平仍然是城市最低層次。

 可以說,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中國居民的消費力往往會與權力遠近有關。愈是靠近權力其收入水平愈高,消費力愈大。但是,與權力較遠,甚至遠離權力絕大多數人,他們收入水平低,消費力也很弱。這就是為何中國居民的消費力只有美國居民消費力的七分之一之關鍵所在。

 提升整體國民消費力

 另外,我們只要到許多邊遠的農村去看看,我們只要去看看城市建築工地那些蹲在地上用饅頭再加點青菜吃飯的農民工,我們只要問問由農村到城裏打工的環衛工等,我們就會看到這些年來他們的生活水平上升得非常慢,除了保證基本的溫飽問題,根本就沒有多少消費力。還有,當前中國居民住房按揭貸款達到34多萬億元,僅此貸款利率每年就得支付快到2萬億元,再加上歸還本金,這是嚴重擠壓城市居民消費力的重要方面。

 所以,中國要發展以內需為主導的內循環經濟,並非僅是企業商品及服務增長,更重要的在於提高絕大多數居民的消費力,特別是農村居民的消費力。中國只有進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增加絕大多數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關係、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逐漸弱化權力對資源的分配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整個國民的消費力水平,這才是啟動內循環經濟及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易憲容

[責任編輯:劉亞寧]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