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聆聽了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講話;這個月下旬又將啟程赴北京拜會國家部委,尋求中央對香港進一步支持——在此異常忙碌之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禮賓府接受了本報專訪,分享聆聽習主席重要講話的心得,暢談在國家改革開放再起步進程中如何進一步加強港深合作,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爭取在中央政府繼續進一步的支持下搞好施政、提振經濟、改善民生,以清晰明確的路向、實在有力的措施帶給市民信心和希望。
習近平重要講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其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香港社會各界均期望特區政府盡快落實相關規劃與措施。林鄭月娥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與深圳擁有長達40年的合作關係,我冀望在加強金融專業等方面合作的同時,兩地能夠訂出「聯合政策包」,助力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林鄭表示,香港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搞好施政、提振經濟、改善民生,帶給市民信心和希望。 (記者馮瀚文攝)
港深於科創是天然合作夥伴
林鄭回顧說,香港與深圳是長期的合作夥伴,我們已有超過40年的合作經驗,而且每一階段都隨着香港自身的發展、深圳自身的發展,就找到一些新的合作基礎。例如,在最早階段,深圳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區吸引外資,當年的港商帶着大量資金進行投資;到了中段,深圳開始起飛,有很多內地企業都需要利用香港這個平台,引進來、走出去,香港亦可以扮演這個角色;到今天和未來,「我覺得兩個城市新的發展引擎,還是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包括金融、專業服務各方面,尤其是共同打造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她說,按照自己的理解,所謂「一體化」是在「一國兩制」之下,不等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或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會讓「兩制」變得模糊。「正由於有港澳兩個城市,更應發揮好『一國兩制』的特色,這正是習主席多次提到的,希望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
林鄭對港深科技合作有很深入很切實的思考。她強調,港深在整個創新科技產業發展鏈中各有優勢,是天然的合作夥伴。
話題就從規劃綱要有關部分談起,她提到,中央政府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要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事實上,此前深港兩地一直在創新科技上共同合作,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合作區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是1997年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後裁彎取直「造出」的一塊面積約87公頃的區域,坐落於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香港接壤處。其中,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面積約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側的深圳園區,包括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面積約3.02平方公里,深圳市政府早前決定將福田保稅區轉型為高科技園區。林鄭以園區發展為例多次強調,香港必須與深圳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發展。她說,沙田科學園已飽和,只能等落馬洲河套區的發展,惟估計落馬洲河套區最快要到2024年才有第一棟大樓入伙,如果香港想做創科是不能等的,但深圳就有地方,深圳正將福田保稅區轉型,「我在8月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後親自去參觀,看到深圳將那邊的大廈作為創科基地。香港有團隊已進駐園區,進行科創工作。這正是緊密合作的表現。」
港深合作一定會「1+1大過2」
林鄭月娥認為,應從深圳與香港角度共同出發,一起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不應只着眼於將人才局限在香港園區。她特別指出,中國與美國近期出現紛爭,美國採取不合理的態度與政策,甚至出現針對華人與內地企業的氣氛,「這是一個契機,可以吸引他們回來香港或深圳落戶或上市。」
林鄭強調,深港兩地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匯聚人才。她披露,早前向深圳市領導提議一起吸引人才,因為香港在創新科技具備不少優勢,可與內地加強合作。「只要我們港深一同合作,一齊做各方面的工作,出來的(成果)一定會『1+1大過2』。」
林鄭繼續分析,高等教育的一些基礎科研,香港比較強,我們有四五間大學在全球100強以內,我們的基礎科研做得較好,也有很傑出很出色的科學家,下一步希望科研成果能夠轉化,而這正是深圳的強項。她解釋,深圳擁有非常好的、先進的製造業,在創科企業成功將科研成果市場化後就會進入融資階段,可選擇到香港上市,因香港是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她形容,深港兩地創科發展鏈已十分完善,競爭力甚至較美國紐約與加州更佳,「因為其實係毗鄰的兩個城市,就可以為創科企業提供全部的服務,我覺得當中大有深化的空間。」
冀港深一同制訂「聯合政策包」
林鄭表示,若要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必須有相關政策與資源配合,以吸引更多科研人才來港。具體而言,為提升香港吸引力,她認為有必要為海外學者提供更多教席,同時大力提升本地學府的實驗室設施。她續說,優秀的科研學者通常都有自己的研究團隊,因此香港應容許這些學者帶領的博士生一同來港,讓其研究項目能夠延續不至於中斷。
林鄭希望能與深圳一同制訂「聯合政策包」,列出各自可提供的優勢,例如深圳的「孔雀計劃」、稅務優惠、人才公寓等,她形容「香港與深圳現在是『強強聯手』,兩個城市將最好的東西放在一起,共同吸引更多人才、資金落戶兩地,為大灣區建設作貢獻。」
青年是科創生力軍,談到港澳年輕人到大灣區就業和生活,林鄭坦言,香港近年出現了一股「對着幹」的風氣,過分排斥內地、排斥內地人,但她認為可透過宣傳教育改善,強調政府不會減少為年輕人提供到內地實習、交流、工作的機會。她說,特區政府在粵港澳大灣區透過青年發展基金資助成立「雙創」(創業、創新)基地,未來將會邀請曾到內地發展的過來人,向本港年輕人介紹他們的經驗,藉此讓年輕人了解內地的發展機遇,從而減少他們的抗拒感。
共促灣區文創產業發展
多年來,粵港澳三地在文化藝術方面一直有着頻繁的交流和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三地要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林鄭月娥對香港參與大灣區創意文化藝術的交流共建十分重視和熱心,希望與深圳進一步合作,共同推動整個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要看到7000萬人大市場
林鄭不無羨慕與欽佩地向記者介紹,深圳經濟特區今年適逢建立40周年,正推出大型文化拓展計劃,規劃建設「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包括歌劇院、美術館、展覽館、博物館等,如會在前海興建「國深博物館」,「都是規模宏大、高起點和世界級的」。她說,香港具有優秀的策展能力,當項目落成後,香港屆時可將自己的展品與策展人才帶進大灣區。
她認為,文化藝術反映一個城市的素質,並會對海外旅客產生極大吸引力,例如世界着名的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區、德國柏林博物館島、東京博物館等。因此,她希望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M+等亦打造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博物館群」。這與深圳「十大」交相輝映,其中也蘊藏與深圳及灣區其他城市巨大的合作互動機會。
林鄭表示,香港應將軟件優勢帶入大灣區。在未有疫情前,特區政府相關工作一直進行中,例如讓藝團在大灣區巡迴演出,「大灣區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說廣東話,可以用廣東話演話劇。」她說,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個個都在興建美麗的文化藝術設施,香港應在節目、舞台設計以至藝術創科方面,進入一個更龐大的市場。「如果我們只看730萬人的市場,會有一定限制;但若將眼光放到大灣區,馬上變成一個7000萬人的市場了!」
灣區文創合作將迎新高潮
林鄭呼籲港人應進入大灣區尋找商機,相信中央政府願意將政策放寬,更方便港人進入大灣區。事實上,為推動大灣區內的文化藝術建設,特區政府自2018至19年度起已預留1.4億港元額外資源,在5年時間內支持香港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到大灣區進行演出以及其他交流活動,她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為業界提供協助。而早在2002年時,粵港澳三地政府就已設立「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機制,並在演藝節目和人才交流、文化資訊、文博合作、公共圖書館、弘揚粵劇藝術及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等六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大灣區中西文化長期交匯共存等綜合優勢,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並鼓勵香港發揮中西方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信大灣區文化藝術創意合作發展將迎來新的高潮!
林鄭(中)百忙之中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记者馮瀚文攝)
林鄭:我與深圳有不解之緣
參加完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回港第二天,林鄭就在社交媒體圖文視並茂分享自己與深圳的「不解之緣」,直言參加慶祝大會「既感親切又十分興奮」。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她再次說起自己的深圳情緣。
對深港合作體會最深刻
過去40年間,港深一直合作無間。「我擔任發展局局長、政務司司長、行政長官期間,與深圳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她笑言,在特區政府芸芸官員當中,相信自己對深港合作的體會最為深刻。「2007年我擔任發展局局長,主要負責基建項目,在深港合作框架下,當年兩地設有跨境基建專責小組,作為小組成長,我更親身參與了多個跨境基建項目,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深圳河治理工程、落馬洲河套區規劃等。」
林鄭娓娓道來:2007年到2012年間,我擔任發展局局長,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港深邊境區的發展。在推動蓮塘/香園圍口岸工程過程中,我的最大體會是:「香港不能只睇自己,若香港想與深圳發展得好,必須香港與深圳一齊睇,甚至香港與國家一齊睇。」她回憶說,當時,香港已有6個口岸,足以應付客流與車流,因此社會對是否興建多一個口岸進行過不少討論,但自己認為香港不應只從自身角度出發,必須考慮深圳的角度!當時,深圳希望能在東部地區興建口岸,達到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效果。最終,我總算成功「排除萬難」,讓項目得以施工。工程2013年7月動工,貨檢設施已於今年8月率先投入服務。新口岸設施一流,正發揮重要功效。
林鄭續提河套:自回歸祖國以來,香港與深圳已就落馬洲河套區展開多次磋商,以決定土地歸屬等問題。她說,「很高興2017年出現突破,在中央支持下,時任深圳市領導同意將地權、業權交給香港,但項目發展需要大家互惠互利,將它打造成『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談到深圳河治理工程,林鄭表示,深圳與香港是一河兩岸城市,因此必須合作治河。「經過多年努力,深圳河的水質已大大改善。」她說。
一樁樁、一項項,說起自己親身參與的港深合作故事,看到推進合作的惠民利港實效,她難掩喜悅。
與深圳官員建深厚友誼
而在頻繁緊密的工作交流中,林鄭與近年曆任深圳市領導都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從馬興瑞、許勤,到現在的王偉中書記,都是好朋友!」她回憶,自己就任行政長官時,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許勤調任河北省省長,當時未趕得及為其餞行。後來,特意在2018年完成訪京行程後,專程轉往河北探望,並到雄安新區進行考察。
林鄭還披露了馬興瑞省長的一個小故事。她說,無論擔任深圳市委書記還是廣東省省長,他都與香港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一直很支持香港發展。我們多次就不同項目進行交流,例如廣深港高鐵、參與粵港會議等。因此,他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到禮賓府吃飯最多的內地官員』,並有自己的品菜心得——禮賓府自己廚房的菜式味道更佳呢!」
講起與老朋友的精誠合作、共同做事,林鄭十分開心,「透過與內地省市的合作,很容易在工作中交到朋友。因為大家都有相同目標:為國家服務,同時希望做到實事。我的性格鍾意做事,因此與他們較合拍。」她說,「與內地省市合作,在工作中建立深厚友誼是好事。」(香港商報記者 羅興輝 莊海源 黃雪峰 林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