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隱形壁壘!深圳前海面向港企港人開放建設市場

2020-10-20 19:41
來源:見圳客戶端

 打破建設領域深港合作隱形壁壘,前海面向港企港人開放前海建設市場!10月20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會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共同舉辦前海建設領域深港合作創新成果發布活動,發布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執業備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專業機構管理辦法》)《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人士執業備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專業人士管理辦法》)。

 該規範性文件由前海管理局會同香港發展局在《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第三十一條內容的基礎上研究編制,充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推動內地與港澳人員跨境便利執業」,「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建立港澳創業就業試驗區,試點允許取得建築及相關工程諮詢等港澳相應資質的企業和專業人士為內地市場主體直接提供服務」等文件精神。在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深港合作方面,前海充分發揮先行先試排頭兵作用,制定國內首個專門面向香港工程建設領域資質資格內地認定的規範性文件。

 據悉,《專業機構管理辦法》《專業人士管理辦法》中從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分工、備案申請流程、執業開展前需明確的事項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和監管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和說明,並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備案後直接授予執業資質、資格認可。在香港發展局公布的認可名冊中且在有效期內的專業機構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專業人士註冊管理局註冊且仍在註冊有效期內的專業人士在前海備案後可取得與內地對應執業資質、資格,可在前海合作區範圍內參與招投標等工程建設活動和直接提供工程建設領域相關服務。專業機構及人士在香港的相關工程業績和經驗,視同於內地相關工程業績和經驗。

 二是制定了詳細對標清單。本辦法沒有重新設定專業機構資質或專業人士資格,而是通過香港專業機構及人士執業資質、資格對標內地相關資質、資格,確定其在前海直接提供專業服務的範圍。在詳細比較研究兩地專業機構及人士執業資質、資格的基礎上,完成了對標清單的制定,對標清單作為港企、港人申請備案時的執業資質、資格認定依據。專業機構包括施工、設計、監理等,專業人士包括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土木工程師、電氣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均可實現執業資質和資格對標。

 三是建立了深港雙方聯動管理體系。與香港相關單位保持密切溝通,加強深港兩地聯動管理,加快構建權責明確、公開透明、簡約高效的事中事後管理體系。建立由前海管理局、深圳市住建局、香港發展局、香港註冊管理局、各專業學會等共同參與的對專業機構及專業人士的協同管理、互聯互通機制,推動實現有關信息共享。

 四是委託第三方巡查。前海管理局按照內地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標準、規範等要求,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港企、港人在前海合作區範圍內提供的執業活動進行巡查,並將巡查結果通報市、區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前海管理局與市行業主管部門執法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建設市場的管理體制,確保建設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從而探索實踐香港工程建設模式的新型管理體制機制,規範專業機構及專業人士在前海執業的市場行為。

 兩規範性文件通過備案方式直接授予港企、港人內地企業資質和執業資格,允許其直接參與前海合作區範圍內的工程建設活動,開放前海建設市場。文件中通過明確詳細的對標清單作為香港專業機構及專業人士申請備案時的資質、資格認定依據,有效打破香港建設領域的專業機構及專業人士在內地因執業資質和執業資格限制而產生的壁壘,為香港業界人士提供了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開發建設的舞台和新的機遇,同時促進深港兩地業界的融合和交流,為前海建設注入香港元素,力圖打造與內地管理制度共融的環境生態。

 鑑於香港與內地在制度體系、標準規則、經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面臨制度規範和操作層面的問題。為對專業機構在前海直接提供服務實行有效監管,以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內地建築業健康發展,文件從監管部門及其職責、行為主體罰則等方面規範了後續管理舉措。

 接下來,前海將進一步擴大香港建設模式試點範圍,由港企獨資的開發建設項目全部採用香港建設模式。同時,努力從部分開放推廣到全面開放,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大灣區「9+2」城市群全面開放試點。此外,前海還將借鑑香港建設領域先進管理經驗,探索更加國際化的執業環境,研究出台與香港建設模式相適應的審批制度和在前海範圍內採用香港標準或國際標準建設、審批、驗收項目,以及研究與香港建設模式相適應的職業保險、顧問費用計費標準等,從而進一步深化建設工程領域深港合作新機制。

[責任編輯:朱劍明]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