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堅決捍衛一中原則「九二共識」

2020-11-07 01:54
來源:香港商報

  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劉結一,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出席座談會。

國台辦主任劉結一

 劉結一指出,5年前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舉措,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將兩岸政治互動提升到新高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裏程碑。會晤鞏固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關鍵地位和作用,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面對目前複雜嚴峻的台海形勢,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要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要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共享祖國統一的無上榮光。

 張志軍結合親身經歷表示,兩岸領導人圍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致力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就當時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坦誠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不斷增進政治互信的重要體現,彰顯了兩岸中國人務實解決政治分歧問題的政治智慧,指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他表示,海協會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以紀念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為契機,更加奮發有為地開展工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貢獻力量。

 民革中央副主席張伯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黃清賢等6位兩岸嘉賓在座談會上發言,高度評價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的成果和影響,強調兩岸同胞應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座談會由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舉辦,有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會負責人,涉台專家學者、台灣同胞等共60餘人參加。

 兩岸專家學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大陸展現定力 台海局勢可控

 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裏拉酒店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直接會面。在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矚目下,兩岸領導人的手緊握在一起,時間長達70秒左右。這歷史性的一握,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如今,「習馬會」已過去5年,期間兩岸關係在發生諸多新變化的同時,也仍有許多「不變」之處。那麼,如何看待和理解這些變與不變?如何更智慧地解決兩岸問題?近期接受本報採訪的諸多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大陸仍堅持「和平統一」方針,且有定力、有辦法,台灣隻要不試圖冒進越過紅線、避免誤判,兩岸局勢仍然可控。更重要的是,大陸自身的成長壯大才是促進兩岸統一最堅實的憑藉。

 兩岸謹慎「擦槍走火」概率不大

 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扶持和煽動之下,不斷推進所謂「台獨」,頻頻挑戰大陸底線,對原本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特別是近段時期適逢美國總統換屆大選,特朗普政府更是急於推進對台灣的軍售方案,這再一次刺激了原本就緊張的台海局勢,兩岸民間也滋生出「擦槍走火」的擔憂。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接受採訪時表示:「『習馬會』後這五年的狀況大家都很清楚,是台灣當局單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共同政治基礎造成的。」朱松嶺說,近來民進黨當局不斷進行軍事謀劃,很明顯就是「以武拒統」,再加上「以疫謀獨」,美國對台頻繁軍售,對台灣當局能起到所謂撐腰打氣的作用。他進一步表示,如果出現「擦槍走火」,隻要雙方有互信,則事態便可控制,「但如果沒有互信,就很容易產生誤判」。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認為,從民進黨因素看,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在島內推動一條「沒有『台獨』之名卻有『台獨』之實的『台獨』之路」,在避免造成大陸直接動武的情況下做盡了「台獨」的事情。繼續這樣下去就可能「擦槍走火」。從外部因素看,以前美國的台海政策中,「不戰不和不統不獨」對它最有利。但現在要牽制大陸崛起,美國就會把「台灣牌」用到極點。目前從大陸角度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比較低,大陸在主導兩岸關係穩定方面有定力、有辦法,一定會準確研判,避免誤判。但台灣則很可能「擦槍走火」,甚至「被擦槍走火」。

 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表示,近期兩岸氣氛的確不好,不過從十九屆五中全會來看,大陸還是堅持「和平統一」的方針,兩岸不會陷入軍事衝突。台灣兩岸關係協會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主任邵宗海亦認為,兩岸關係雖然有點緊張,但北京方面既然說堅持和平統一,那就絕對不會開第一槍。同樣的道理,台灣當局也很清楚憑藉自己的實力是打不贏的,所以更加不會開第一槍。應該說,兩岸都很謹慎。

 台灣海基會前副秘書長、台灣師范大學公訓系暨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龐建國則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台灣方面已經嗅到了兵兇戰危的味道,所以,民進黨當局開始釋放一些軟性論調,包括不尋求與美國全面建交以及希望兩岸能夠坐下來談等等。其實,隻要台灣不再往《反分裂國家法》劃下的紅線冒進,兩岸就不至於兵戎相見。

 自廢武功國民黨亟需智慧和氣魄

 國民黨今年初在台灣領導人和立法委員選舉中大敗後,曾提出四大改革方案,方案中強調肯定「九二共識」歷史貢獻卻拒絕「一國兩制」,被外界批評與民進黨的主張沒什麼不同。隨後黨內又有人再次提出黨名「去中」論調,更被批要自我「綠化」。在民進黨不斷破壞兩岸和平穩定、陞級挑釁之時,反對「台獨」的國民黨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表示,國民黨是百年政黨,是中國歷史最長的政黨,國民黨老了,其人才結構、體制機制、思想論述上都需要變化。國民黨現在確實是最困難的時期,在台灣不斷被「抹紅」,選票不斷流失、泡沫化,有想法得不到實現,為了生存卻「抓錯了藥」,其「本土化路線」甚至比民進黨更親美、更「獨」,導致深藍流失,中間選票也拒絕投給國民黨,兩頭落空。

 張亞中認為,國民黨從李登輝時期開始慢慢喪失了核心思想,馬英九執政的八年也沒有做到撥亂反正,主要是兩件事沒做好:一是在其執政八年中,沒有推動兩岸和平進程,沒有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隻做經濟不做政治,沒有解決政治難題;二是在民進黨教科書「去中國化」方面*有做到撥亂反正。現在國民黨內部有一股聲音,覺得既然要穫得執政,就要在政治取向上認同民進黨,避談「中國人」。

 那麼,國民黨應該怎麼做?龐建國表示,在民進黨不斷破壞兩岸和平穩定和陞級挑釁之際,國民黨應該站穩反對台獨、在野制衡的立場,要求民進黨負起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執政責任。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國民黨應讓老百姓明白,時間的籌碼不在台灣這邊,兩岸關係僵持對立的結果是台消陸長,台灣的底氣會不斷流失,越來越拿不出東西來和大陸打交道。所以,國民黨要展現智慧和氣魄,不要被民進黨政府的《反滲透法》給嚇住,別再被民進黨唬弄欺騙,勇敢地在兩岸之間搭橋,積極展開兩岸各種交流。

 美大選後「挺台抗陸」力度料緩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美國國會在一周時間裏批准了兩次對台軍售,若特朗普連任成功,是否會繼續打「台灣牌」?而若拜登勝出,是否會重新調整對華戰略?對此,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認為,美國的對華戰略一直都包括「台灣牌」,因此大的方向不會變。但不同的人主政,其風格、選項會有所區別。如果特朗普連任,其「台灣牌」可能會有所收斂、放緩,故危險性也會有所降低。而且,他不會把「台灣牌」打到天翻地覆,不會和台灣建交,不會大規模駐軍,也不會直接捲入台海戰爭,可能隻是出錢出力,嘴巴上喊喊。

 龐建國認為,特朗普打「台灣牌」是配合他所謂的「印太戰略」,要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遏阻中國大陸成長發展的聯盟。所以,除了售賣超出一般軍火市場價格的武器給台灣、把台灣當成*大頭和馬前卒之外,還推動「去中國化」的供應鏈重組,號稱要把台灣納入供應鏈重組的行列。如果特朗普連任,有可能繼續在這些動作上加碼,造成美中關係和兩岸關係更加緊張。當然,也存在比較務實地處理美中關係、讓情況不致於繼續惡化的可能。

 對於如果拜登當選,其未來的對華政策,受訪專家們的看法大抵一致。因一般來講,民主黨的對華政策會比共和黨會溫和些,拜登若當選,不會希望與跟中國站在對立面,會比較理性,在台灣問題上也會有一些修正。但張亞中強調,不管誰上台,美國對抗中國的概念已經形成。特朗普可能更傾向於單邊對抗,而拜登可能傾向於多邊對抗。不管怎樣,台灣都是美國的一張牌,隻是看怎麼打。未來幾年,美國對抗中國是主軸,方法怎樣是技術性的,但戰略性內涵不會變。

 大陸強大係兩岸統一最堅實根基

 對於兩岸關係的前景,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的看法有些悲觀。他表示,大陸希望進一步穩定兩岸關係和推動兩岸交往,民進黨則一條路走到黑,雖然其最近講話有所放軟,但沒有實際作為,毫無改善發展兩岸關係的誠意。在目前兩岸關係「高壓鍋」的態勢下,也許要等到兩年後民進黨才會放緩對抗程度,到時台灣民意乘勢而起,國民黨在穩定兩岸關係上有所舉措,「冷對抗」才會有所緩和,但不會恢復到馬英九政府時期的「暖和平」。

 不過,龐建國的看法則比較樂觀。他強調,經濟規律不會因為政治操弄而轉彎,不論美國或民進黨當局想要在兩岸關係上怎麼惹事生非,台灣的經濟前途在大陸而不在美國是很清楚的,除非台灣人民不想要過上更好的日子,否則,就要搞好兩岸關係,這個事實會隨着大陸繼續穩健的成長發展而越來越清晰。換句話說,大陸自身的成長壯大是促進兩岸統一最堅實的憑藉。兩岸之間一衣帶水,美台之間遠隔重洋,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大陸在台海周邊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於美國,台灣是不可能自外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龐建國說,我期盼大陸方面展現戰略定力,掌握輕重緩急、本末先後,善用經濟融合力道,夯實和平統一格局,除非台灣方面逾越紅線,否則,不輕言武統,讓時間來解決問題。我相信,和平統一的機遇會隨着中國大陸的成長壯大而更為實在。

 台商台青睇好大陸發展前景

 會面令人激動、感動,讓台商安心,提振信心。5年前「習馬會」舉行後,眾多台商紛紛發表如此感慨。5年後的今天,儘管兩岸關係發生巨大變化,但台企在大陸投資設廠的數量卻有增無減,台商台青在大陸創業的熱情也與日俱增。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台商台青紛紛表示,這都得益於大陸的改革開發政策以及長期給予台商台青的幫扶措施。而隨着「十四五」規劃的出台,他們希望更多台灣人可以抓住和把握,融入大陸發展大潮。

 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5年多前是兩岸關係發展最值得肯定的時期,彼時的兩岸良性互動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正是在那一段時期兩岸民眾交往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台灣的旅遊業和經濟穫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但自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兩岸的良性互動遭遇嚴峻挑戰,兩岸關係不僅停滯不前,甚至進一步惡化,謀求」台獨」的小動作屢見不鮮,這是大陸所不能容忍的。蔡英文當局若繼續一意孤行,在背離「九二共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將給兩岸和平穩定帶來巨大威脅,給台灣帶來災難,這是極其不負責的行為。

 廈門啟達台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姜鋒:在台灣創業其實非常困難,對於我們這些來到大陸創業的青年來說,大陸政府針對台胞台青出台的31條、26條,都給予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令我們的創業過程更加順暢。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推出的針對中小微企業的一些信用擔保和貸款政策,的確讓很多企業得以渡過難關。其實今年隻要活得下來,就已經很厲害了,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出台更多幫扶措施,讓更多台胞台青台企可以在大陸留下來。

 南京市台商協會會長林銘田:大陸新出台的「十四五」規劃,可以說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都很明確,即加快各項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改善提升體制及應急能力。台資企業更應該利用中央及地方的惠台政策,融入大陸經濟體制,配合大陸「雙循環」政策,令企業可以跟着大陸的經濟巨輪一起向前滾動。建議台企台青多到大陸考察及學習,充分了解各地的優勢及資源,結合自身創造力及大陸惠台政策,為自己的未來開創一片天地。

 南京伊諾光點創夢基地創辦人錢振漢:在大陸「十四五」規劃中,多次提到科技方面的創新。大陸目前有着創新求變的氛圍,尤其在科技發展方面,未來會有比較長足的耕耘和培育過程。台灣在晶片設計等方面學有專精的人才更有機會。農業方面,台灣在精緻農業、農產品二次加工、農業改良技術等方面都比較強,在大陸擴大內需、促進「雙循環」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有利於促進小康和中西部的扶貧工作,因而台灣農業方面人才來大陸發展也有比較好的機會。文化方面,台灣在文化創意及工藝設計上又很多異業結盟的例子,可將文創方面的經驗與大陸的市場、產業結合起來。大陸學生家長都非常重視學業,未來從事教育產業也會有很多機會。

 南京台青會主委何思穎:大陸已經出台了包括31條在內的許多措施,給予我們台胞同等待遇。「十四五」期間,大陸會調整戰略方向,很多台灣人可以參與進來,就看個人是不是可以抓住和把握機遇。另外,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規則,同樣,台灣和大陸也存在着行政體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建議台灣青年來到大陸要把心胸放開闊,不要固守台灣的觀念,不要用狹隘的眼光看待大陸。

 台籍青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王裕慶:目前兩岸關係冰凍的責任完全在於台灣當局,反觀大陸這幾年來,推出台灣居民居住證等一系列便利化舉措,愈加開放。建議大陸繼續優化居住證在各個領域的功能,包括制定一些獎懲規定來推動同等待遇政策更好落地實施。希望大陸對台灣居民更加開放,落實更多同等待遇政策,隻管做對的事情,不用理會台灣當局搞單方面限制。(記者 杜林 宋璟 胡薇 敖雷)

[責任編輯:刁瑾玲]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