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主席林家禮:攜手灣區企業「走出去」

2020-11-10 23:51
來源:香港商報網

 數碼港主席林家禮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粵港澳大灣區為創科帶來巨大機遇。數碼港作為科研機構,可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以數碼港作為跳板,進軍東南亞,「走出去」國際。林家禮又認為,香港與深圳之間可在創科方面達至互補,香港更可利用風險投資中心地位,支援大灣區的創科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為創科帶來巨大機遇,而香港可藉與深圳『近水樓台』之便,與深圳達至互補。」林家禮稱,香港與深圳文化相通,昔日提出「香港─上海」的雙城理念,今天可在香港與深圳兩地應用。他續指,在數碼方面,香港可與前海、橫琴、廣州和東莞等地加強聯繫,並且致力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利用數碼港作為跳板,走向東南亞。

 林家禮稱,香港與深圳同時擁有兩個股市,其中深圳是創科中心;至於香港更具有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具備完整物流體系之餘,也有最好的大學,故香港可透過與深圳合作,將金融科技(FinTech)延伸至財富管理科技(WealthTech),將財富管理業務的門檻降低之餘,可以實現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惠及廣大投資者。

 林家禮續表示,內地居民非常喜歡香港的財富管理服務,而香港可從中借力金融科技、財富科技,聯繫粵港澳大灣區和東南亞,從而讓香港更具競爭力。他又認為,香港是「亞洲FinTech(金融科技)的百貨公司」,面對基金當下要轉向創科發展的背景,香港作為風險投資中心,可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獲得創投支持,從而讓粵港澳大灣區能夠與國際串連起來。

 未見資金人才流失

 在中央全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之下,對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和年輕人而言都是大好機會。林家禮稱,數碼港第一步是協助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化。面對當前大量科技投資基金湧港,數碼港未來將致力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落戶之餘,下一步將會是協助香港年輕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藉協助他們進軍粵港澳大灣區,為區內企業從中累積面向國際市場的人才。

 另一方面,香港國安法於今年7月生效之際,坊間擔心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將會因而受到削弱。林家禮認為,香港國安法生效後,市面既穩定又安全,而香港的法律制度更吸引海外的資金來到香港,故香港國安法生效至今,未見資金及人才從香港流失。

 「資金是不會前往動蕩的地方,香港作為金融、貿易和創科中心,最重要的是穩定和安全!」林家禮指,香港人近日安居樂業,觀乎香港是其中一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回復最快的地方,足以證明香港國安法生效後帶來的正面效應,他對港府有效執行香港國安法抱有信心。

 利用大數據發展財富管理

 「理財通」細節不日公布,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將可受惠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紅利而更上一層樓。林家禮稱,香港可借助大數據(Big Data)及人工智能(AI)從事財富管理業務。

 港具實戰經驗

 林家禮稱,粵港澳大灣區勝在企業數量巨大,當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的,十分需要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香港在從事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具有實戰經驗,加上過去數年,香港在財富管理累積了大量經驗,故可透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財富管理業務結合,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

 林家禮又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數據中心,若能夠繼續吸引從事數據的歐美企業落戶香港,香港在數據治理(Data Governance)方面,可協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同時協助當地企業加速走向國際化的步伐,並且透過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拆牆鬆綁」,令區內的資金更加流暢。

 物色逾20家初創企業入股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接近1年,數碼港仍繼續物色初創企業進行投資。林家禮表示,今年首9個月,旗下「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共向5家初創企業注資,涉及資金414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另目前物色中的初創企業約有20至30家,主要涉及財富管理、虛擬保險、金融科技、電子貿易金融服務、綠色金融及監管科技(RegTech)等領域。

 據數碼港資料顯示,今年首9個月,「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注資的5家初創企業,包括私募融資平台的CapBridge、人才招聘平台GetLinks、人工智慧機械人投資顧問AQUMON、從事虛擬保險的OneDegree及區塊鏈公司MediConCen(醫結)。 林家禮稱,期望藉物色投資綠色金融和監管科技公司,可協助香港發展合規(Complicance),從而發揮香港的健全金融中心角色。

 減租絕非萬能藥

 另外,疫情同時打擊數碼港園區的經營,數碼港由今年10月起,向旗下租戶提供新一輪75%租金寬減,直到明年3月底為止。林家禮坦言,雖然數碼港為園區租戶抱「幫得幾多就去幫」的態度,但單純為園區租戶減租絕非萬能藥,建議初創企業要懂得逆水行舟,擴展新方向。他披露,數碼港辦公室出租率(包括共用工作間)仍逾90%。

 林家禮稱,疫情並非衝擊所有園區企業,據他了解,有從事虛擬會議的初創企業,生意額反而逆市增長30%。他認為,當下疫情提供初創企業調整策略、「逆水行舟」擴展新方向的好機會,建議初創企業之間若可達至互補效果,可嘗試合併,從而達到「拼船出海」的效果。(記者 鄺偉軒)

[責任編輯:謝燁挺]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