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調查顯示,中國快遞業每年約產生180萬噸塑料垃圾,與此同時,外賣也是塑料包裝的「重災區」,常常出現「袋中袋」的情況。快遞外賣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監管痛點。
線上購物快速發展帶來了快遞業的進一步繁榮。11月11日,在購物狂歡上演的當天,隨着6.75億件快遞一起出發的,還有6.75億個快遞包裝。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體改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德元表示,今年快遞總量預計達到800億件,其中約20%為膠袋包裝。線上購物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為「限塑令」監管的痛點。
「限塑令」落實難在哪兒?調查顯示,59.7%的受訪者首選「改變公眾習慣」,16.8%的受訪者認為「新材料研發推廣難」,12.7%的受訪者選擇「購物成本提高」,10.7%的受訪者表示「新領域難監管」。
「相比紙箱,0.3元一個的膠袋更便宜」
調查發現,多位快遞員配送的快遞外包裝中使用塑料包裝佔比為30%-50%。部分採用紙箱包裝的快遞,為保障物品運輸安全,箱內也放置了塑料填充物,盒外也大都採用膠帶封裝。
快遞到達消費者手中,往往會經過多道流程,為了防止損壞,部分商家在寄快遞之前會選擇進行多層包裝,甚至過度包裝。這些包裝材料大多選擇就近購買或者低價購買。搜索某電商平台,100個35×45cm的快遞包裝袋為14.2元,在一些店裏一個包裝袋低至0.039元。
「減塑」任重道遠。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另外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快遞業每年約產生180萬噸塑料垃圾。
電商領域「減塑」難在哪兒
自2008年「限塑令」實施以來,「減塑」已經跑了11年。近年來,作為新興業態,電商、外賣等領域一度成為「限塑令」的「空白地帶」。
今年1月19日,被稱為升級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外賣和電商領域才正式被納入「限塑令」的範疇。該意見也明確提出到2022年年底,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到2025年年底,覆蓋全國郵政快遞網點。
與龐大的使用量相反,膠袋的回收率非常低。去年11月11日,由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等組織聯合發布的《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快遞行業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由於塑料類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困難、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潤低,造成中國快遞包裝廢塑料約99%(質量比)混入生活垃圾。
「難就難在太分散。」張德元表示,相較於普通商超,電商領域的塑料包裝使用者多為小商戶,這個群體數量大、主體分散,監管難度大、執法成本高。
多地為「減塑」按下「加速鍵」
面對「白色污染」這個大難題,各地都在「減塑」上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發布升級版「限塑令」,為「減塑」按下「加速鍵」。
其中,外賣、電商等六大行業成為北京新版「限塑令」的重點「減塑」對象。11月10日,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指出,到今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及電商配送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到2022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編織袋等。到2025年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並將責任落實到了具體單位。這也被網友們稱為「最嚴限塑令」。
「平台企業要做塑料污染治理的引領者。」張德元認為,電商、快遞、外賣領域平台企業要加強對平台入駐商戶的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實施「綠色商戶引領計劃」「綠色包裝積分活動」等,鼓勵引導入駐商戶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包裝使用。郵政快遞業要加大綠色包裝、可循環包裝的使用。經營商戶則要做好綠色消費模式的「執行者」。
與此同時,替代產品的研發將迎來新機遇。張德元建議,快遞企業以及包裝材料生產研發企業加強創新。目前,一些企業正在研發可降解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