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協會今天發布《中國保理產業發展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八年向社會公眾發布保理產業發展報告。本次《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中信銀行牽頭,中國工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滙豐銀行(中國)等14家常委單位共同參與撰寫。
《報告》在七個章節中總結2019-2020年全球保理業務及中國保理業務的發展情況,闡述保理業務發展環境,介紹保理業務創新產品,解讀保理業務創新與金融科技的應用,探索金融科技助力保理發展,分析保理業務風險及司法判例,提出保理業務的發展建議,展望保理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這是我國銀行業保理業務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專業著作,已成為各成員單位和社會各界了解保理行業的窗口,具有學習借鑑和參考價值。主要內容如下:
一、全球貿易受嚴重衝擊,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大幅上升
2019年,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等影響,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年世界經濟增長2.9%,為十年來最低水平。進入2020年,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大量行業停擺、工廠停產,貨物運輸不暢,各國為應對疫情陸續採取了貿易限制性措施,服務貿易需求受損,全球貿易往來的活躍度大幅下降。疫情讓原本就已低迷的世界貿易雪上加霜。4月8日WTO發布預測,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將下跌13%至32%。WTO認為,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區的貿易量都將出現兩位數下降,北美和亞洲地區出口受損尤甚,全球電子產業、汽車製造產業和服務貿易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2021年全球貿易有可能實現復蘇,但仍存在著不確定性,最終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各國抗疫政策的有效性。
二、銀行保理量仍未止跌,中資銀行仍引領市場
2019-2020年,面對全球貿易局勢緊張、新冠疫情蔓延、金融局勢動盪以及地緣政治局勢趨緊等內外部因素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中國銀行業的保理業務在困難中前行。繼2018年中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小幅下降後,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理業務量仍是負增長,尤其國際保理業務量依舊下降明顯。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保理專業委員會全體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85%。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264.76億美元,同比下降25.30%,降幅較前一年有所收窄;國內保理業務量1.5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14%。
三、相關規定持續出台,促進保理業務規範、健康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衰退和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提出了以擴大內需作為主要目標的積極財政政策。2019-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監管部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以優化金融服務體系、完善融資服務信息平台並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為目標的法令和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保理合同專章、《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 〔2019〕49號)、銀保監會《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銀保監會〔2019〕205號)、《應收賬款登記質押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9〕第4號)等這些法令和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客觀上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保理業務操作朝標準化、規範化發展,進一步完善了應收賬款風險防控體系,為保理業務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四、金融科技應用升級,產品創新延展穩步推進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和金融科技的發展,保理走上了線上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創新發展之路。各商業銀行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整合供應鏈資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業務操作便利性和工作效率。同時,保理產品創新進入了穩步發展階段,如何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做好已有產品的創新延展顯得尤為重要。保理資產證券化和再保理以現有產品為基礎,通過模式創新不斷發展,產品投放量和延展度得到有效提升;雲鏈保理通過利用供應鏈金融平台,充分發揮核心企業作用,為供應鏈上下遊客戶提供融資便利。
五、聚焦服務實體經濟,把握發展新機遇
我國擁有規模巨大的保理業務需求,有待商業銀行去拓展和滲透。特別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暴發、國際貿易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監管機構發布一系列政策指導商業銀行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暢通產業鏈資金鍊條,促進國際、國內經濟的雙循環,為商業銀行拓展保理融資提供了新機遇。(記者 林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