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2021年元旦和春節臨近,糧油消費將進入旺季,糧油價格會否進一步上漲引發外界關注。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下發《關於做好2021年「兩節」「兩會」期間糧油保供穩市等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確保重大節日和重要時段糧油市場和價格平穩運行。受訪專家認為,隨着價格的市場調節功能發揮,糧油價格近期漲幅將逐步趨穩,對未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影響料有限。
糧油價格近期微漲
《通知》指出,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庫存充實儲備充足,為保障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做好糧油市場保供穩市工作,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另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監測,上周(11月30日至12月6日)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上漲2.5%。糧油價格穩中有漲,其中菜籽油批發價格持平,豆油、花生油、大米、麵粉批發價格分別上漲0.6%、0.3%、0.2%和0.2%;肉類價格有所上漲,其中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41.98元,上漲6%。
民銀智庫宏觀區域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習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食用農產品漲價有多方面因素,視不同類別而定,比如糧食主要是保障農民收入,需要實行保護價收購;國際糧食價格受到疫情影響升高;蔬菜類往往受災害天氣影響短期波動;肉類則有自身周期的因素,動物傳染病也是影響因素。
應習文指出,近期農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豬肉價受季節需求增加反彈,以及糧油價格受國家糧價傳導、市場集中增加庫存等因素影響。
確保市場供給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中國進口糧食的數量同比大幅增加。國家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中國糧食累計進口12920.2萬噸,同比增加2948.4萬噸,增幅29.6%。單就11月而言,中國糧食進口達1406.1萬噸(含大豆)。
對此,應習文分析稱,今年增加糧食進口,一方面是內地需求增長,特別是飼料用糧需求增加,而大豆、玉米的對外依存度相對高,國內外價格尚有倒掛;另一方面是調節糧食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居民對於優質口糧需求增加,部分需要進口。進口增加有助增加國內供給,穩定糧食價格。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外糧價「倒掛」刺激了進口,儘管今年國際糧價有所上漲,但仍低於國內糧價,目前進口玉米到岸完稅價每噸比國產玉米低500元左右。2020年以來,進口糧食價格優勢明顯,玉米及高粱、大麥等進口量顯著增加。
隨着2021年元旦和春節臨近,糧油消費將進入旺季。在應習文看來,隨着價格的市場調節功能發揮,糧油價格近期漲幅將逐步趨穩。相較於豬肉、菜類,其實糧價的波動比較小,對CPI的影響更多是間接的。
《通知》要求,各地要採取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措施,持續抓好糧源籌措,加強對糧油應急網點的調研調度,並協調好加工、儲運、配送、供應等重點環節,確保市場原糧供給充足,確保成品糧油不脫銷斷檔。分析人士認為,隨?發改委等部委發文對重大節日和重要時段糧油市場和價格進行調節以及中國加大糧食的進口量,內地的糧油市場和價格有望保持平穩。(記者 朱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