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府金融指數報告:北上深廣穩居前四

2020-12-20 21:53
來源:香港商報網

 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四川省金融學會、四川天府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區域經濟金融發展論壇暨「2020天府金融指數」發布會19日在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地方金融研究室主任何青發布《2020天府金融指數》報告顯示,北上深廣等一線城市繼續保持總指數排名前四位。前十名城市排名整體穩定,只有天津和武漢發生了位次調換。西寧、寧波、合肥、南寧和長沙總指數得分增速居於前列,海口、蘭州、武漢和深圳的總指數得分有所下降。西安、長沙、合肥、鄭州和濟南各有優勢,未來有躋身前十的可能。西安在人力資源和科技金融方面進步較大。長沙、合肥、鄭州和濟南在農村金融領域發展成效明顯。從總指數得分變化率看,前十城市的平均增速為2.3%,且絕大多數城市的總指數得分提高,表明其傳統金融和新興金融業態穩健發展。

 報告顯示,在第一梯隊中,上海金融機構子指數得分上升較快,縮小了其總指數與北京之間的分值差距。在第二梯隊中,廣州的總指數分值提高,拉開了與杭州的差距。成都繼續保持全國第六名的地位。在第三梯隊中,天津憑藉著在金融機構和人力資源的突出表現,超越武漢位列第九。武漢在人力資源、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方面的表現較上年稍顯遜色,位居第十。

 天府金融指數在設計時兼顧傳統金融指標和新興金融指標,更好反映各城市傳統金融業態和新興金融業態的發展動態,以便決策者有針對性地制定金融發展策略。報告顯示,主要中心城市傳統金融分指數和新興金融分指數的排名為,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等傳統金融業態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方面都名列前茅,金融領域的各方面發展比較均衡。南京在傳統金融業態方面有相對優勢,在新興金融領域有較大發展潛力。成都、重慶和合肥在新興金融領域有長足進步,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019-2020 年,傳統金融分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沒有變化,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成都、天津、重慶和武漢,但排序略有變動。具體而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憑藉在傳統金融領域的優異表現,牢牢佔據前五名。2020 年,重慶傳統金融分指數排名超越武漢位列第九,主要原因是重慶司法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從業環境子指數排名提高了7 位。此外,寧波、合肥、南寧和西寧後發力量強勁,傳統金融分指數得分增長率超過10%。反之,海口金融市場競爭力不足,導致傳統金融分指數得分下降明顯。

 從傳統金融分指數和新興金融分指數上看,保持領先地位的依舊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與傳統金融分指數相比,新興金融分指數的排名變動更大,發展空間更寬廣。成都、重慶和南京等城市藉助新興金融發展提升了整體競爭力、吸引力,其中成都農村金融子指數連續四年位列全國第一,科技金融子指數的排名比上年進步兩位;重慶、南京的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進步較大,促使其新興金融分指數排名靠前。在北上廣深保持傳統金融發展領先優勢的情況下,其他城市在傳統金融領域奮起直追的同時,應借鑑成都、重慶、南京等城市在農村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興金融領域的發展經驗,高度重視新興金融發展,提升金融綜合發展能力。

 此外,天府金融指數報告每年都有一個主題,2020 年報告的主題是區域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為了探索不同經濟圈內的中心城市如何推進經濟金融協同發展,報告重點研究了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和成渝地區各中心城市的金融發展現狀和協同發展特點,包括戰略定位、金融基礎設施布局、金融合作機制和模式等,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基於經濟圈中心城市金融協同發展的四個「雙城」模式。

 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以「上海-杭州」金融協同發展模式最具代表性,形成了上海以傳統金融為核心、杭州以新型金融為核心的「雙核驅動、優勢互補」的模式。京津冀地區金融協同發展以北京天津為主,呈現「北京引領、錯位發展」模式,依照京津區域功能定位實現協同錯位發展。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廣州和深圳進一步加強金融業融合,在金融協同發展中呈現「深圳先行、雙核聯動」的模式。

 報告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的成渝金融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與以上三個「雙城」模式不同的是,成渝兩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兩地共同建設金融中心,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罕見的,沒有什麼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當前,成渝模式尚處於積極實踐和大膽探索過程中,成都和重慶計劃在信息共享、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市場一體化發展、金融要素自由流動、科技金融深度合作、綠色金融聯盟和成渝文化產業合作等方面深度融合,探索適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金融協同發展合作機制和模式。(記者張麗娟)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