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殘疾人藍皮書 三項指數呈上升態勢

2020-12-27 22:40
來源:香港商報網

 《殘疾人藍皮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27日在北京發布。由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發布的這份報告,梳理了從2008至2018年10年間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狀況,其中生存保障、服務支撐等三項指數呈穩步上升態勢。

 該報告從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扶貧和文化體育等方面全面描述中國殘疾人事業總體發展狀況。同時,根據特殊教育發展現實,對融合教育現狀和問題進行梳理。

 所謂融合教育即以普通教育為主兼顧其他教育方式,為殘疾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報告稱,10年間,中國殘疾人生存保障指數由2008年的40.4%提升到2018年的75.9%,提升35.5個百分點;中國殘疾人發展提升指數由2008年的53.4%提升到2018年的65.3%,提升11.9個百分點;中國殘疾人服務支撐指數由2008年的40.7%提升到2018年的72.3%,提高31.6個百分點。

 報告通過對融合教育總結後認為有兩個特點:一是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呈現中國融合教育發展狀況。二是從地域角度,不僅包括大陸東、西、南、北、中部地區,還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完整地表現中國融合教育發展的全貌。

 分析人士稱,特殊教育的發展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尺度。同時,辦好特殊教育是實現殘疾人實現小康的關鍵一環。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後,出台多個特殊教育政策措施及相關立法,成為特殊教育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殊教育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

 2017年2月,中國殘聯配合教育部、國務院法制辦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保障義務教育,著重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禁止任何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等。此後,又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一期計劃》)的基礎上,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中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將達到95%以上」的目標。

 來自官方數據稱,中國現有8500多萬殘疾人。到2020年底,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率將分別達到90%和95%,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和輔助器具服務的覆蓋率將達到80%,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將實現95%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在提及社會融合時,認為中國殘疾人正從個人責任向社會責任轉變,強調改變社會環境,而非殘疾本身。

 隨着特殊教育政策持續推進,普通學校接受殘疾兒童入學,成為政策和法律要求。教師和管理者對殘疾兒童的認識也逐漸發生轉變,以個體內和個體間的差異觀來看待殘疾兒童的特殊性,逐漸接納殘疾兒童的多樣性,並獲得了自身積極轉變的體驗。

 此外,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也在不斷豐富和細化。比如,創設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對殘疾學生的身體狀況、接受教育能力和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能力進行評估,提出入學、轉學建議,以及提供諮詢和服務。(新華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