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首屆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論壇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成功舉辦。本次論壇聚焦科技企業家的成果轉化、產品化、商業化、產業化、資本化、國際化、政策與知識產權等痛點,邀請廣大高校、科研機構的教授、科研工作者、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成果轉化基金投資人等參加,從科技成果如何從技術走向市場,科研人員從科學家轉變為科技企業家等主題,分享實戰經驗和成功案例,並啟動科技企業家培育計劃。
全國首創!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板成功開板
論壇上,由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和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共建的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板成功開板。這是全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首個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特色板塊,也是廣東省科技創新專板重點打造的科技成果展示與轉化平台,通過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結合科技成果在轉化中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特點,引導社會資本的力量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探索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合規的創新金融服務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實現成果、技術、產業、資本有效配置。
據悉,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板運營中心設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首批註冊展示科技成果221項,來自天河基地六大發起高校和科研機構——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廣東省農科院。其中6 項成果在天河基地孵化,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王習文教授團隊海納新材料、華南理工大學激光3D打印團隊雷佳增材、華南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項目楹鼎生物、暨南大學尹芝南教授團隊普銳生物、華南師範大學齊軍茹教授團隊萊檬生物、華南師範大學產學研合作項目葉浪智能。
引領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 形成科技金融產業閉環
記者了解到,傳統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對接企業,實現成果轉化落地。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大灣區中心)創新性地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注入創新的做法,通過挖掘企業需求,為企業個性化地匹配科技成果,著力搭建全鏈條、上下游聯動的科技成果創新服務機制,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板+揭榜掛帥+科學家、企業家雙向培育+技術評價(科技金融智慧大腦)+科技諮詢+灣創天使一號基金+產業孵化+科技信貸+投貸債聯動+產業基金+上市公司、國企創新併購」的科技金融產業閉環。
通過建立全國首個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板、成立「灣創天使一號基金」、發布「科技企業家培育計劃」,為粵港澳大灣區雙向培育「有企業家精神鬥志的科學家」和「有科學家創新思維的企業家」;通過「揭榜掛帥」-中國創新挑戰賽等賽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結合信息化方式,打造技術評價及科技諮詢體系;通過連結各項產業資源的產業孵化項目,結合2億元科技信貸資金池,建立投貸債聯動服務新模式,依託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探索開展「貸款+投資」「貸款+認股權」等投貸聯動服務新模式;成立產業基金,連結產業頭部企業,賦能產業上下游,推動上市公司、國企支持優質科技成果轉化,讓其產業轉型升級,實行創新併購。正是通過這「11步」閉環相互的連結及賦能,打實資源聯動的「根基」,全方位連結科創企業,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促使科技成果轉化形成良好的生態。通過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結合科技成果在轉化中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特點,引導社會資本的力量參與科技成果轉化
灣創天使一號基金簽約成立 「四個專投」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從研發到市場,從技術到產品,離不開資本的支持,早期天使投資對於成果轉化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為了能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走向市場,成功產業化,由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納斯特投資董事長何榮天、廣視基金合夥人陳文勇上台進行簽約,「灣創天使一號基金」正式成立。「灣創天使一號基金」定位四個專投,即專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廣州雙創大賽企業,專投第一輪,專做領投,專投硬科技和核心技術。該基金的成立,將極大助力有轉化價值的早期科技成果項目獲得融資支持。
科技企業家培育計劃重磅發布 打通科學家與企業家的雙向通道
創新論壇上,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四級調研員王小筱為「科技企業家培育計劃」的專家委員會成員及科技企業家導師頒發聘書。該計劃的培育對象為科研院所技術和專利持有人、高校科研和成果轉化負責人、有志於投身和從事科技創新的企業負責人、各類孵化器和科技園區負責人、科技和產業服務中介負責人,致力於為企業培育全方位、個性化的「科技企業家」。該計劃設立了可持續自主研發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資本運營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政府關係和政策解讀能力,標杆企業學習、實地考察與遊學,項目評選與對接這七大培育模塊。(記者 朱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