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金油匯年度盤點之一】美元弱勢料延續 主要貨幣走勢各異

2020-12-30 23:28
來源:香港商報網

 疫情變化令2020年金融市場經歷不少波動,向來被視為避險資產之一的美元,在疫情下反而未能發揮避險效用,美匯指數持續下跌。相反,中國內地疫情全面受控,經濟走出谷底,帶動人民幣創逾兩年高位,更有進一步升值預期;其他主要貨幣則走勢不一。踏入2021年,市場憧憬疫苗將大規模接種,加上英國達成脫歐協議,環球經濟料即將重啟,將如何影響主要貨幣表現?

 回顧2020年美元走勢,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弱勢」。反映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美匯指數,去年底處於96水平,2020年首季更是走勢反覆,低位見94.65,高位曾衝至102.99,主因當時3月份全球不少地區疫情大爆發,恐慌情緒引發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美元成為避風港而一度飆升。

 不過,其後美國確診新冠肺炎個案急升,美國聯儲局又採取無限量寬等刺激方案。踏入第二季,美匯指數反覆下挫。最新美匯指數在90水平,創近兩年半最低,目前較今年高位累瀉逾12%,年初至今跌幅為6.4%。

 美經濟復蘇步伐緩慢

 展望2021年,美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已於2020年11月開始啟動,預計完成全民接種需時至少大半年。美國疾控中心預期,2021年第三季前,所有美國人將完成疫苗接種。

 從經濟基本面看,情況意味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此外,美國確診病例有機會在這個冬季攀升,假如不幸言中,勢必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美國經濟的復蘇力度。

 從貨幣政策看,美聯儲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進入減息周期,疫情更加快了減息步伐。美聯儲表明,低利率政策將維持一段長時間,令美元與主要貨幣的息差收窄,美元息差優勢漸消失。另一方面,疫情期間美國當局的龐大支出令赤字攀升,將加劇美元的疲軟。

 溫灼培:美匯料將跌穿86水平

 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看淡美元來年表現。他向本報解釋道﹕「最主要是美元領導地位正被蠶食和挑戰,具體是來自歐元和人民幣的挑戰。當中,歐元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中的支付比例已可與美元媲美,反映美元領導地位正被歐元追趕。至於人民幣的情況,料2021年國家逐步推出數字人民幣,會在電子化層面對美元帶來挑戰。」他預期,美匯指數未來或進一步跌至86水平甚至更低。

 不少大行對美元走勢感到悲觀,分析相信2021年資金將繼續流出美元區,流入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料進一步拖低美匯。其中,花旗預計明年美元或進一步跌20%,美匯指數將跌破75。大摩看法則相對樂觀,預測到2021年底美匯指數將下跌4%。

 任曉平﹕人民幣穩中向好

 人民幣2020年走勢剛好與美元相反,呈現先跌後升。年初至5月份,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反覆偏軟,5月底曾低見7.1964,其後一路強勢,目前已升至6.5水平,短短半年內升值近9%。原因主要是中國內地疫情控制穩定,經濟基本面相對樂觀,加上中美息差收窄等,都吸引資金不斷流向人民幣資產。

 展望人民幣走勢,光大新鴻基外匯策略師任曉平向記者說:「始終美國對中國增加的貿易關稅未取消,若人民幣大幅升值,當經濟復蘇後將削弱出口競爭力,加上內地出口亦面對東南亞製造業為主國家的競爭,因此預期人民幣在2021年不會大幅升值。但貶值空間也有限,預計兌美元在6.4至6.9區間。」他補充,明年第三季外圍經濟料明顯復蘇,屆時中國為保持出口競爭力,人民幣有機會見6.9水平。

 不少分析認為,內地經濟過去較多依靠出口推動增長,人民幣升值不利出口,因此官方並不樂見人民幣出現單邊升值。然而,目前人行對人民幣升值的態度仍然溫和,沒有干預。有意見相信,人行認為人民幣升值受內地經濟基本面支撐,而且人民幣仍在正常範圍波動,故不需要干預。再者,外資流入人民幣資產也有利人民幣國際化。

 英鎊長遠有隱憂

 英國與歐盟之間擾攘近一年的脫歐協議終於在聖誕節前夕達成,意味「硬脫歐」風險消除。歐元兌美元早前突破1.2010的逾兩年半高位。市場預料,脫歐協議達成以及美匯指數持續向下,將繼續提振歐元。此外,英鎊兌美元上周亦曾升穿1.36的挨近兩年半高位。

 自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兌美元至今累跌約8%。不過,「硬脫歐」憂慮降溫之下,英鎊兌美元自2020年3月中已經開始低位反彈。惟市場對英鎊前景並非想像中樂觀,因脫歐可能對英國經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市場對此觀望情緒較濃,英鎊走勢將面臨一定不確定性,當所有利好消息充分反映後,英鎊或會回落。

 溫灼培對英鎊短期看好、長遠看淡,原因在於英國服務業佔GDP約80%,脫歐協議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未有著墨。他對倫敦能否維持金融中心地位有保留,並質疑「歐盟是否會將(金融服務業)這塊肥豬肉留給英國呢?」他補充,即使英國金融中心被取替也非未來一年會發生,料英鎊2021年在1.4水平浮沉。

 澳紐加元方面,2020年來三大商品貨幣兌美元取得不俗表現。展望2021年,疫苗面世令全球經濟活動回復正常,帶動石油及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澳紐加元均有望受惠。任曉平稱,澳洲主要出口鐵礦石煤等,商品貨幣中料澳元最受惠經濟復蘇,而且當地疫情相對控制得好,以及澳洲6至8月為冬天,相信屆時疫苗已較廣泛應用,冬天出現疫情爆發機會較低,因此相對看好澳元前景 。(记者志成)

[責任編輯:趙桐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