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及數碼港漸飽和 九龍灣行動區倡建創新園區

2021-01-04 05:05
來源:香港商報

 團結香港基金在2020年11月發表的《搭建技術轉移大橋 構築科研創新基地》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沙田科學園及港島數碼港逐漸飽和,建議將規劃中的九龍灣行動區發展成為創新園區。創新科技近年來是港府施政重要一環,而九龍灣行動區地處九龍東,作為香港智慧城市的試點,這個設想並非不可能,但落實絕不容易。

 港府在2013年施政報告已提出將九龍灣行動區內的政府設施遷出,以釋放更多空間作商業發展用途。九龍灣行動區位處九龍灣商貿區南邊,牛頭角工業區的東北方,佔地約17公頃,可發展土地面積約7公頃,劃分為6幅用地。在6幅用地中,其中兩個地段已經售出作商業或辦公室發展,即領展(823)旗下海濱道77號的海濱匯及信和(083)興建偉業街38號的富臨中心,餘下4個地段為計劃搬遷的政府設施,包括九龍灣驗車中心、新九龍驗車中心、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及廢物回收中心。

 位置優越近創新機構

 團結香港基金認為九龍灣行動區可發展成創新園區,是因為地理位置方便,最重要的是臨近市中心,毗鄰還有一系列與創新相關的機構,包括理大、科大、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創新局等。

 在2016年規劃的發展大綱圖中,港府僅將該區總樓面面積的2.8%預留作「文化、創意與科技用途/城市耕種/食物工作坊」用途,這較國外一些較知名的創新園區,例如波士頓的創新園區預留15%的面積予創業人士和初創公司,相距甚遠。故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水志偉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有必要調整該比重,將總樓面面積預留10%至30%,甚至更多予人工智慧或者金融科技公司,同時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預期在2020年內完成的最終版大綱圖至今未見蹤影,團結香港基金的這項建議會否被採納?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九龍灣行動區發展規劃及工程可行性研究仍在進行中,會考慮相關建議,並指將預留彈性在該發展作不同類型的綜合發展用途,待研究完成後,局方會就建議發展大綱圖進行公眾諮詢。但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沒有透露創新園區成真的可能性。至於創科局則未回應相關建議,只稱政府將積極覓地配合,繼續不時檢視創科的土地需要,為業界提供所需的土地和發展空間。

 建立創新氛圍尤其重要

 科學園及數碼港已逐漸飽和,前者出租率已達88%,後者出租率更達93%,更多的初創企業甚至中小企更傾向於落戶租金相對低廉、更兼具交通優勢的九龍東。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會長洪文正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兩三年前舉辦資訊同科技初創企業比賽時,因為要審查公司真實性,走訪時發現兩三家得獎者公司都在九龍灣。他認為九龍灣相對一些廠區,例如沙田、土瓜灣等,較有活力,特別是區內有現成的展覽場地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對於創科發展也有一定幫助。

 如何在本港打造另一個創科生態圈,吸引更多創科企業的落戶?洪文正認為九龍灣寫字樓租金並不算便宜,可予創科企業一些租金優惠或者政府補貼,這樣有利於創科公司集中,集中的好處就是公司請人方便,打工仔搵工也容易。相對於金錢誘因,如租金優惠或高薪俸祿等,水志偉認為,更多的企業或者科研人員或更注重對於自身的提高,如果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像是聚集一批厲害的創科人才或者企業,那麼自然而然也將吸引志同道合的企業和人才入駐。

 水志偉認為:「對九龍灣來說,做創新園區不算挑戰,更應該說是機遇。」但要想達到世界一流的創新園區,九龍灣行動區似乎還遠未可及,他認為區內尚缺幾項元素:一是技術轉移的聯盟,統一將大學研究與市場接軌,並定期舉行研討會,這個聯盟若能落戶九龍灣也方便與業界聯絡。二是大型的研究設施,參照國外研究機構選址多設毗鄰大學的創新園區,若政府能在九龍灣設立研究機構或可吸引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入駐。最後政府部門也應於區內設立分支方便與業界連接,比如負責創科的創科局、機電工程署,還有投資推廣署等部門。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九龍灣行動區設立創新園區是好事,但相較於設立創新園區等物理載體,更重要的是香港整體的創新氛圍。他指出,過去香港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對於創新都不算很感興趣,以至於不是很願意投資和使用,坊間便流行一句叫「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當然近年由於創科局成立了,這方面的觀念正在逐漸改變。港府自己去創新沒用,因為創新需要市場。他續說,政府更要帶頭和鼓勵使用創新,每一項要推出的政策或者服務都需想清楚是否能達到創新的目的,能不能更創新地去實施,政府在其中應該要承擔促進者的角色。(記者 邱媛媛)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