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是全球互聯網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互聯網的崛起可謂勢不可擋,傳統的各行各業都面臨互聯網時代的巨大挑戰。在這種大勢所趨面前,大多數行業都在積極調整應對,不斷融入互聯網業態,線上線下結合,尋求新突破,因而不僅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反而成為時代演變的弄潮兒。然而,也有些行業應變不及時,或者一直抱守著陳舊的認識和觀念,固守傳統老套的經營模式,最終面臨倒閉和破產的下場,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三個行業有明顯的典型性。
三行業衝擊大
第一,實體經營門店面臨網購衝擊最大,影響最廣。
一直以來,內地商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一舖養三代。就是說,誰家擁有了一個街面店舖,靠著這個店舖搞經營做生意或者對外出租收取租金,一家三代將不愁吃喝。然而,在互聯網購物的猛烈衝擊之下,如今,那怕是黃金地段的街面店舖都可能出現慘淡經營的情況,實體店舖所能夠帶來的經營收益已經不可靠。
目前,內地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習慣,幾乎所有的生活日用品都可以通過網購來完成,而且價格更便宜,購物更方便,簡單快捷,節約時間。快遞直接將所購商品送到家門口,而實體店的生意則一落千丈,許多實體經營店舖因沒有及時轉型而紛紛倒閉。目前,這種趨勢仍在持續當中。
第二,傳統銀行業務急劇萎縮,銀行裁員一浪接一浪。
一直以來,內地的銀行業日子都過得太優裕,在國家的過度保護之下,所有的銀行都賺得盆滿缽滿,銀行高管的薪酬水平令人咋舌,即使銀行普通員工的收入也是內地其他行業職工難望其項背。在內地互聯網金融崛起前,曾經有研究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金融機構能夠像中國那樣可以如此輕鬆賺錢,中國銀行業的總利潤曾多年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成。早在2011年前後,內地商業銀行人均利潤高達40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人均利潤不到4萬元人民幣,銀行的人均淨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然而,這一切都是在國家政策保護之下金融壟斷所實現的結果。
近年來,隨着內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傳統銀行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內地不僅出現了商業銀行倒閉的事件,而且,由於銀行業績普遍下滑,銀行業務量急劇減少,各家銀行不得不開始大幅裁員。據報道,早在去年年中,內蒙古的地方商業銀行包商銀行被提起破產申請,此消息震驚市場,許多人直呼,「金飯碗也有被打破的時候啊!」不僅如此,去年以來,內地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越來越艱困,裁員、減薪、關閉網點、改做產品推銷已經成為大部分銀行的常態。2020年上半年,至少有1300家銀行網點、分支機構被關閉,工農中建4家國有銀行合計裁員超過2.6萬人。進入2020年下半年,銀行業績繼續普遍下滑,銀行利潤普遍下滑了10%左右,銀行員工的收入也隨之下降了大約10%,而且這種局面仍在持續。
第三,傳統報紙、廣播、電視行業日漸式微,關門大吉將持續不斷。
曾幾何時,內地的報紙、廣播、電視行業也是如日中天,幾年來,在互聯網媒體的衝擊之下,廣告收入大減,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江河日下,虧損纍纍,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陷入經營困境甚至難以為繼。據悉,近年來,內地關門大吉的報紙就達100家以上,甚至有些曾紅極一時的知名報紙也一夜之間成為歷史,令人唏噓。很多媒體界人士感慨,怎麼都想不到報紙會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沒落。也有業內人士調侃,傳統媒體整天在報道這商機那商機,結果自己一個商機都沒有抓住,下場可悲!而今後幾年還將會有更多的傳統媒體關門大吉。(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