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美化香港黑暴今時譴責攻佔國會 美國政客雙標令人不齒

2021-01-08 01:36
來源:香港商報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會認證總統當選人程序演變成一場現總統特朗普支持者攻入國會山莊的衝突流血事件,至少造成4人死亡,震驚世界。在昨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將此次美國國會暴亂與2019年7月激進示威者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相比較,並引用當時美方美化暴行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美方一些人對香港和美國發生的事情,反應和用詞截然不同,這種鮮明的對比及其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值得大家嚴肅和深刻反思。

 當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暴力示威,有示威者衝進國會並與警衝突,造成至少4人死亡,當時正在舉行的認證大選結果國會聯席會議也被迫中斷,引發國際社會震驚與譴責。

 從「亮麗風景線」到「痛心疾首」

 據外媒報道,事件中有示威者「攻陷」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辦公室,並在其辦公桌前留下字條,還有人扛走她的講話台進行網上拍賣。之後,佩洛西在會議重啟時發表講話稱,「今天,我們的民主遭到了可恥的攻擊。」「我們知道自己正處於困難時期,但我們幾乎沒有料到今天民主所遭受的攻擊。」佩洛西稱,示威者興沖沖地褻瀆了美國民主這一「民主殿堂」。

 對此,有評論擺出事實:一年多前,她還把香港暴力遊行美化成「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卻稱美國示威者攻進國會是「可恥攻擊民主」。這樣的「痛心疾首」,和她一年多前評論香港騷亂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在香港問題上,佩洛西一再吹捧暴徒,一味譴責港警。

 事實上,美方「雙標」有目共睹,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有示威者在7月1日衝擊並佔領立法會大樓,闖進大樓內大肆破壞及塗污,最終須耗費4000萬港元維修被破壞的設施。特朗普當時曾回應,對香港動蕩感到難過,但那是香港人「追求民主」的表現。

 華春瑩:鮮明對比令人深思

 昨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記者有關美國國會遭遇暴力衝擊相關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她有注意到美國國會暴動的事件,相信美國人民也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秩序,尤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國也希望美國人能盡快享有和平、穩定和安全。

 華春瑩表示,香港2019年7月激進示威者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他們肆意地損害立法會的設施,使用有毒的粉末和液體襲擊和圍毆警察,甚至咬斷警察的手指,用刀刺殺警察,但香港警方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和專業,沒有一個示威者死亡。她反問,「但是現在在華盛頓發生的事情,暴力程度和破壞程度沒有當年在香港發生的那麼嚴重,但是已經有4個人死亡。大家可能還都記得,當時美國的官員議員還有一些媒體,他們對香港用的是什麼詞?現在他們對美國用的又是什麼詞呢?」美國一些人士及媒體作出截然不同的反應,當年美化香港暴動是「亮麗的風景線」「民主鬥士」,這次又稱美國國會暴動事件是「暴力事件」「極端分子」「暴徒」「恥辱」……

 華春瑩強調,美方一些人對2019年香港發生的事情和今天在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反應和用詞截然不同,這種鮮明的對比及其背後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值得大家都進行嚴肅和深刻的反思。她借用網上調侃語反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譴責美國,並鼓動從他們手中解放美國。我想,蓬佩奧先生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怎麼去宣布一下對自己的制裁呢?」

 港政界:美式雙標自食其果

 本港政界人士注意到,美警開槍制服示威者,而香港議事廳被佔領時,執法人員卻較克制。議員葛珮帆表示,美國現時暴亂令人聯想起香港修例風波,當年美國嚴厲批評港警執法,又形容闖入立法會的示威者為「民主鬥士」,但到美國本土發生衝突後,總統當選人拜登立即形容襲擊國會是暴動,而暴亂釀成4死,包括1人遭警射殺:「破壞自己國會就係暴動,破壞其他國家地區立法機構就係鬥士!」她批評,情況暴露美國當局的雙重標準,是自食其果的結果。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於社交媒體質問「泛民」,「你們說什麼有暴徒攻入立法會是因為香港沒有民主,今天早上,請你們再想一遍!」睇到有闖入國會山示威者中槍不治,梁振英發帖問道,「作為示威者,你寧願在香港示威還是在美國示威?」

 不僅港人將香港與美國拿來比較,一位CNN記者昨亦在社交媒體帖文,將美國國會與香港立法會遭衝擊圖片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惟此舉卻激怒了境外社交網絡上一些亂港分子,竟要求這名CNN記者刪帖。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