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拼多多、字節跳動、攜程、快手幾家各自領域內的巨頭,均通過曲線方式拿下了支付牌照,集中「拿牌」成為一景。在此之前,美團、滴滴已分別拿下支付牌照。而起步更早的京東,2012年就收購網銀在線獲得第一塊支付牌照,去年9月又有消息稱京東擬以16億收購快錢,再入一張支付牌照。如今,支付牌照已然成為互聯網大小巨頭的標配,支付大戰暗流湧動。而正在試點的數字化貨幣,又火上添油,令支付格局或出現新的變化。
規模逆勢增 持牌更急切
2020年,互聯網企業費盡周折,通過收購、合併等方式紛紛上陣,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1月,拼多多通過收購付費通獲得支付牌照;9月,字節跳動通過收購合眾支付獲得支付牌照;9月,攜程通過上海國企東方匯融獲得支付牌照;11月,快手通過收購易聯支付獲得支付牌照。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向記者表示,與2016年高潮時動輒開價10億到20億的價格相比,現在的收購價格少了一倍以上,就收購時機來說,目前收購的性價比高。
同時,可供收購的牌照供給充分,議價空間大。據了解,2011年支付牌照開始發放,至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基本停止了全國支付牌照的申請和發放。黃大智說,2016年之後就沒有新的牌照申請獲批。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大了市場退出力度,注銷了38張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餘233張。在剩餘的200多個牌照中,目前活躍的、還在用的只有100多個,因此可供收購牌照的貨源相對充足。
支付成流量金融變現重要切口
黃大智表示,由於目前的支付平台具有不少公共屬性,要達到相當的規模,才能夠保證不虧錢,因此流量越高、時間越長的平台,規模就越大,在市場中的優勢也會更明顯,通常會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這也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強地位難以撼動的主要原因。
規模是支付平台存在的必要基礎。2020年曲線獲取牌照的企業,均在2019年交出漂亮成績單:快手全年營收超500億元;字節跳動全年營收超1400億元,較上年增長近280%;美團實現營收975.29億元,同比增長49.5%。付出去的通道費每年攀升,這些平台自然不甘心讓支付平台在自家流量上「薅羊毛」。
大小巨頭爭搶牌照,除了收購時機有利以外,疫情之下無接觸式購物、直播帶貨等方式再次火爆,也令互聯網企業化危為機,流量快速增長之時,也令它們有更多內在需求爭取支付牌照。根據艾瑞諮詢的統計,截至2020年6月底,快手是以虛擬禮物打賞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計最大的直播平台,以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計第二大的短視頻平台,以及以商品交易總額計第二大的直播電商平台。截至2020年上半年,快手上的商品交易總額達到1096億元,遠遠超過2019年同期。快手亮眼的業績只是其代表之一。正是疫情下的不減反增,讓這些平台有了更多收購支付牌照的底氣。
從收購的路線來看,也是全年營收達到千億元之後,收購自然水到渠成。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表示,打通電商生態,支付牌照顯然必不可少,而支付是流量金融變現的重要切口。歷經20年發展,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流量變現模式,形成了廣告、遊戲、電商、金融四種模式。其中,金融利潤空間遠超其他業務。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通過自己的支付渠道,互聯網公司能夠產生大量有價值數據,是互聯網公司進行用戶識別營銷、拓展金融等業務的基礎設施,也可節省付給其他公司的支付通道服務費用,同時還可防止自家數據洩漏,更有效地保護商業機密,打造生態閉環。
寡頭忙交鋒 市場不平靜
2015年微信在春節推出紅包,直接攻下了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的半壁江山,兩大巨頭開始在支付領域正式交鋒。而支付寶為扭轉二維碼失利的局面,直接開闢了新的支付戰場。2018年12月,支付寶推出蜻蜓一代,緊接着3月份微信推出青蛙,兩大巨頭交鋒火藥味十足,你來我往,一時難分勝負。
上面是兩強之爭,而下面也不平靜。近年來相繼出現美團屏蔽支付寶,重點推薦美團支付;京東停用支付寶,限制只能用京東金融和微信金融。阿里也在自己的電商平台上,諸如盒馬鮮生,限定只能使用支付寶。期間戰火不停,2020年鬧出的最大風波是,美團搶先一步出手,取消了支付寶支付,結果,餓了麼App下載量攀升,阿里坐收漁利。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兩個月後,因美團App、美團點評App等在支付環節取消支付寶渠道,美團遭遇反壟斷訴訟。無奈之下,美團又不得不通過用戶在線客服中輸入支付寶選項的方式,恢復支付寶支付通道。
在爭取支付牌照的道路上,也充滿着艱辛,這也是支付大戰的一個側面,攜程經過6年努力才修得正果。2014年,攜程便計劃獲取支付牌照。但在2015年未能如願,當年央行基本停止了全國支付牌照的申請和發放,攜程尚未完成的支付牌照申請就此擱淺。2017年5月,攜程被實名舉報預付卡涉嫌違規,並被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受理。
2019年底,隨着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的收緊,讓「持牌」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條件,巨頭們再也難打「擦邊球」,攜程獲取牌照變得急迫起來,並於2020年通過收購獲得支付牌照,消除了「無照」隱患。
監管漸收緊 燒錢難見效
支付寶開辦以來已有近十年歷史,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研究總監郭大治回顧阿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時表示,對於電商巨頭來說,獲取支付牌照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將是如同餘額寶的理財業務,第三步才是如同花唄、白條這樣的信用業務。在沒有其他外力作用下,電商要成長為巨頭,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都會照此路徑來走。
但是與支付寶初拿牌照時不一樣的是,現在初拿牌照的企業所面臨的是更嚴苛的監管環境。去年底,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並處以頂格處罰。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公開場合兩度提及互聯網存款業務存在風險,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他認為,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銷售銀行存款產品的業務,屬於「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同期,支付寶互聯網存款產品主動下架。
與支付寶初拿牌照時不一樣的是,現在初拿牌照的企業面臨着更嚴苛的監管環境。
郭大治說,監管環境不一樣,意味着發展環境將不一樣,其所面臨的社會、經濟、全球環境也將不一樣。新獲得牌照的巨頭難以撼動支付二強,二強市場優勢地位明顯,支付市場蛋糕的切分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儘管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獲客方式是通過優惠券形式吸引用戶使用自身支付通道,京東、美團、滴滴、百度等頭部互聯網公司在推廣自身支付產品時均使用了優惠券方式,不過黃大智就認為,支付寶產品下架只是暫時性的,互聯網金融正在回歸本源,通過燒錢來獲取市場強勢地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那樣燒錢獲客的老路很難再走得通,對相對固化的市場格局不會有太大改變。
數字貨幣衝擊有限
去年10月,在深圳開展的數字貨幣開放性測試,令央行數字人民幣首次公開露面。目前,數字貨幣正逐步在深圳、成都、蘇州、北京等地試點落地。使用數字貨幣只需下載並開通數字貨幣錢包應用軟件,並綁定銀行卡即可。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使用數字貨幣,各平台怨聲載道的通道費將不復存在,支付寶和微信凜冬將至。還有一種觀點是,數字貨幣盡力讓錢依舊留在銀行,可大大減少錢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停留,佔領支付「錢包」就可以「躺贏」的時代正在過去。那麼,數字貨幣真的會直接「接管」移動支付的巨大市場嗎?
郭大治表示,法定的數字貨幣是新的支付基礎設施,有別於微信、支付寶,其具有更強的公共屬性。他認為,二者不是簡單的誰替代誰。數字化貨幣具有較強的跨國性,本身也為移動支付提供了新的通道。郭大治還認為,作為新的公共平台,數字化貨幣的進度不會過於激進,而會循序漸進,因為它本身面臨着不少新的技術挑戰,比如隱私加密保護、大數據技術規劃標準等。不過,在法定數字貨幣分散式賬本背景下,在某個子領域有可能產生新的支付巨頭,比如高鐵。
在推行數字貨幣進程中,央行也是選擇與移動支付巨頭進行合作,與數字貨幣合作最緊密的一方是京東。去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數科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十二期間,京東已開始向用戶提供數字人民幣服務,涉及數字人民幣的支付訂單達到2萬筆。2020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還先後與滴滴、B站、美團等平台合作測試數字貨幣。而且,目前數字貨幣的推廣主要基於線下場景,如商場超市、生活服務、日用零售、餐飲消費等四大類型,暫時對線上支付不構成直接競爭。但業內人士稱,由於數字貨幣具有兩個優勢,一是對商家來說不需要手續費,二是原則上不允許拒收,因此數字貨幣的線下推廣,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線上支付產品而言是一個利空。儘管如此,黃大智表示,數字貨幣是錢,而不是錢包,他相信數字貨幣對支付寶、微信這樣的「錢包」不會有大的衝擊。(記者 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