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亂局也來抹黑中國 西方媒體信口雌黃

2021-02-04 14:38
來源:香港商報網

 缅甸政局突变,谁能想到,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戏码又来上演了!

    當地時間2日,美國正式認定緬甸軍方行動為「軍事政變」,並再次暗示制裁,為緬甸局勢可能激化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磋商緬甸局勢尚未達成一致後,西方媒體上冒出「中俄拖延」「中方默許緬甸政局突變」的抹黑言論。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日駁斥這種傳言並表示,國際社會應為緬甸妥善解決分歧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截至目前,此前被緬甸軍方扣押的各省首席部長和議員已有部分被釋放,而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一名官員於3日表示,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分別被指控違反國家災害管理法和進出口法,將繼續被關押至本月15日。民盟新聞官員基梭也在社交媒體上證實了這一消息。

昂山素姬

 美國:拜登發表強硬聲明

 據美聯社華盛頓當地時間1日消息,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抨擊緬甸軍方「發動政變」,譴責該行為是「對民主化和法治的直接攻擊」。他威脅稱,「過去十年來,美國基於緬甸民主的進展,取消了對緬甸的制裁。如果這一進程遭到逆轉,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制裁的相關法律,並採取適當行動」。拜登還強調:「無論民主在哪裏受到攻擊,美國都將站出來捍衛民主。」

 隨後,法新社援引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問題專家希伯特的話稱:「發表強硬聲明容易,但要弄清楚下一步該如何做卻很難。」

 《華爾街日報》也稱,雖然拜登稱要採取行動,但實際籌碼並不多。報道稱,美國恢復對緬甸制裁可能會疏遠緬甸民眾,損害西方形象。

 美國:限制對緬甸政府援助

 當地時間2日美國國務院新任發言人內德·普賴斯主持的首個例行記者會上,普賴斯就緬甸政局發表公開回應:「經過審查所有的事實,美方評估認為緬甸軍方推翻經正式程序當選的政府領導人,構成軍事政變」。

 根據美國《對外援助法案》規定,如果一個國家發生「軍事政變」或任何通過政令「廢黜民選政府首腦」的行為,美國就必須限制對該國家的援助。

 但實際上,據法新社表示,幾乎所有美国援助缅甸的資金都是提供給非政府機構的。而當被問及美國為緬甸政府提供多少援助時,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坦承「非常少……幾乎沒有」。

 美國:公開制裁緬甸多名要員

 在例行記者會上,普賴斯重申拜登的說法稱,美國將對那些推翻緬甸民主進程負有責任的人採取行動,包括對緬甸軍方領導人及其相關公司进行审查并实施制裁。

 而當地時間3日,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在與美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會談後聲稱,美國很快將對發生「政變」的緬甸實施制裁。

麥康奈爾

 麥康奈爾在推特上的原話是:「我與總統和國務卿布林肯就美方和盟國必須對緬甸政變作出快速果斷的回應進行了良好的談話。可以預計,美國政府很快將對(緬甸)軍政府發起制裁。」

 在美國政治新聞網看來,拜登可以選擇經濟制裁——從對個別軍事領導人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到對軍方控制的工業部門或公司施加更廣泛的制裁。簽證限制也是向緬甸的將軍們施壓的一種方式。但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認為,美國的單邊措施對緬甸軍方基本起不到作用。

 美國財政部前高級制裁顧問庫西克稱,拜登可以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緬甸處於緊急狀態,以此為基礎推展全新的制裁計劃。但這將引起正在當地投資的美国企业反對,因為該行政命令將不再視緬甸為開放市場。

 美國:自顧不暇 所推崇的「民主」未必可行

 路透社3日評論說,拜登正面臨任內首個重大國際危機。他承諾把人權問題重新置於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並與盟友更密切地合作。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美國與緬甸的貿易規模很小,去年1至11月,美國自緬甸進口商品額僅為9.69億美元。「我認為拜登政府沒有什麼好的選擇,」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東南亞事務高級研究員約書亞·科蘭茲克說,而且「美國的民主公信力形象不佳」。

 此外,内地媒體《環球時報》2月1日的社評也寫到:緬甸的事變讓人看到,「政治改革單獨做火車頭,它帶來的表層繁榮很可能是脆弱的,緬甸的困境不僅在於政治改革未能提供解決深層次問題所需的足夠推力,也沒有提供該國避免在政治上反覆折騰的保險閥。」並引述一位專家發言稱,此次事件是「緬甸軍方與民選政府潛在的結構性矛盾浮出水面的一個標誌」。

 《華盛頓郵報》3日評論稱,拜登政府在緬甸問題上幾乎無能為力,它可能會發現,奧巴馬政府為把緬甸納入華盛頓的軌道所做的努力是徒勞的。對於那些將緬甸的「民主」過渡視為華盛頓在威權國家促進「民主」成功證據的人來說,此次「政變」是發人深省的回擊。

 西方媒体企圖將禍水引向中國

 在白宮1日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將拜登表態與中國強行扯在一起,稱「拜登的聲明是否是向中國傳遞的一個信息?」對此,白宮發言人稱,這是向該地區「將被要求對事件作出回應、或正考慮如何作出適當回應的」所有國家發出的信息。

 除了美國官方模稜兩可的回應,一些西方媒體則是早已對準了矛頭,企圖將禍水引向中國,強行將緬甸「政變」與中美關係扯到一塊,把注意力放在中美「博弈」上,同時不忘揣測中方「喜惡」,讓中國成為此次輿論風暴的「中心」話題。

 法新社表示,緬甸向民選政府的過渡最初被視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政府的一個重大成功事件,緬甸這個具有戰略地位的國家被視為「脫離」中國的軌道。而當地時間2日,路透社評論稱,緬甸事件對拜登政府及其打造強有力的亞太政策以對抗中國的努力是一個重大打擊。

 2日,《華爾街日報》更是以《政變將緬甸置於中美衝突中心》為題,無視中國外交中「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刻意將中國捲入這一話題。文中不乏西方媒體愛用的話術,將10年前開始的緬甸政局變化稱作華盛頓在「中國後院」取得的戰略勝利。

 此外,《華爾街日報》從西方媒體的角度,回顧了中緬關係發展,以及美國政府對緬甸採取的態度和行動。毫無根據地揣測稱「中國非常樂意介入和支持緬甸軍方」。

 中方重申: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

 對於緬甸事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日已經明確表示,「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隨後,聯合國安理會於2日召開視頻閉門會議緊急磋商緬甸局勢。

 汪文斌2日再次表示,我們正就安理會相關問題同有關各方保持溝通。他再次強調,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中國:不接受西方媒體抹黑!

 在2月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對於有關「緬甸政局變化的背後可能有中方暗中支持或者默許」的傳聞,汪文斌回應稱:有關說法不是事實。作為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他同時表示,安理會就緬甸局勢舉行內部磋商,中方建設性參與了相關討論。中方對安理會正在討論的內部文件遭到洩露表示不解和震驚。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