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信號

2021-03-03 08:05
來源:新華網

 2021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處於重要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將如何擘畫新階段的發展方向與路徑?兩會上諸多看點值得期待。

 看點一:綱要(草案)如何體現新理念、新格局?

 今年兩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審查、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綱要是指導今後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去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根據這個「建議」編制的綱要(草案),將釋放哪些發展新信號,備受各方期待。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認為,此前的「建議」對「十四五」時期及未來15年的國家發展作出了系統部署,「建議」明確的目標、方向、原則等將在綱要(草案)中得以具體體現,並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建議」提出,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6大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新」是統領性關鍵詞,體現了新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綱要(草案)將提出哪些富有全局性、針對性的舉措,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格外受關注。

 辛鳴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議題將引發熱議,也需要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綱要(草案)中的一些量化指標、關鍵數字也將受到熱議。其中,經濟社會領域預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如經濟發展目標、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以及耕地保有量、空氣質素等將如何制定,令人期待。

 此外,重大工程項目歷來是實施五年規劃的有力抓手。「十三五」規劃綱要曾明確165個重大工程項目,「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工程將有哪些、體現了怎樣的產業導向,將引發各方關注。

 看點二:開局之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怎麼定?

 2021年的中國發展,挑戰與機遇並存,特別是疫情和國際環境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目前,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經濟恢復態勢良好。一些重大改革也將頻頻發力,創造出新變局、新空間。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有潛力、有韌性保持一定增長速度。同時,他也表示,核心目的不是為了追求數字好看,而是強調經濟質量的提升與百姓福祉的保障。

 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取向,也是各方關注的重點。

 在「穩」這一面,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如何夯實基礎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措施是否延續?這些問題都有待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在「進」這一面,張立群說,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等諸多方面,期待今年兩會推出更多改革舉措。

 看點三:「三農」工作重心如何實現轉移?

 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不是終點,而是農村、農業現代化的新起點。「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

 如何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何推進鄉村振興?代表委員有哪些好的意見建議?這些問題成為頗具熱度的關注話題。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對脫貧縣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鄉村振興無論範圍、規模還是目標、標準,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需要匯聚更強大力量、採取更有力舉措推進。

 他期待今年兩會出台更多、更具體的鄉村振興支持政策,戶籍制度等領域改革進一步突破,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好「十四五」第一步。

 看點四:疫情防控下一步怎麼幹?

 如期舉辦全國兩會,有力說明了中國疫情防控的成效。如何進一步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我國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性抗疫方案,只要嚴格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常態化防控中做到「早期預警、快速響應、精準防控、動態清零」,相信今年雖難以避免局部零星病例的發生,但總體上能避免疫情的大幅反彈。

 目前,我國正按照區分輕重緩急、穩妥有序推進的原則開展疫苗接種。兩會上,疫苗的安全、有效生產以及高效率、免費接種等問題,將持續受到熱議。張文宏認為,疫苗接種穩步和加速推進是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當全民疫苗接種覆蓋完成,民眾將真正迎來常態化生活。

 看點五:「民生清單」如何回應百姓訴求?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民生話題將不僅聚焦當下熱點,也將前瞻時代變化,政策視野將既有「特寫對焦」也有「廣角遠景」。

 「六穩」「六保」中,就業問題位居首位,重點仍然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和困難群體就業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認為,在「十四五」時期,就業政策應更加側重提升勞動力素質,建立勞動者終身技能培訓制度。此外,互聯網時代零工經濟群體激增,勞動者從「公司+員工」 轉向「平台+員工」模式後,權益保障也亟待重視,需要在制度設計層面更深入地探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作為單獨一節,擺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之首。許光建認為,這意味着進入新發展階段,將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如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有望成為開局之年的民生工作重點。

 公眾對養老問題的關注不斷升溫。據估算,預計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兩會將如何部署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每個家庭,對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此外,如何解決住房難題、加強基礎教育、深化醫改、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網等民生關切,也將是兩會熱點。

 看點六:提交審議的兩部法律案會帶來哪些影響?

 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的法律案歷來受到高度關注。2015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連續6年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重要法律。今年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是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草案和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修正草案。

 全國人大組織法頒布施行於1982年,屬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性法律,分別規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各委員會和代表的職權職責等,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原則性、方向性。

 全國人大議事規則頒布施行於1989年,主要規定的是全國人大工作和議事程序,比如大會什麼時候開,議案怎麼提出和審議,怎樣審議工作報告、審查國家計劃和預算等。

 兩部法律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重要制度保障,施行30多年來還沒有進行過修改。專家表示,隨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斷完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監督、代表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不少新經驗新成果,需要在法律中予以體現。

 看點七:如何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過去一年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國同非洲聯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中國吸收外資的全球佔比大幅提升……中國向世界表明了支持經濟全球化、實施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中國已經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重大戰略任務。「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繫將會更加緊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季志業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季志業認為,我們必須提升自身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合作。「當前國際資本之所以看好中國市場,就是因為對中國的營商環境和經濟韌性有信心。中國未來應進一步集中精力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提高發展質量,向世界釋放出持久的吸引力。」季志業說。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