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白鵝潭,產城新高地。3月30日下午,2021年廣州國際投資年會荔灣區專場活動舉行,聚焦產城融合,邀請企業家、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為荔灣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活動現場,荔灣區集體簽約項目達有史以來最多,約20個項目投資額超500億元,涵蓋了高端醫療、先進製造、高端服務業、創新創業服務、醫療檢測、信息技術、總部企業等重點項目。
大招商賦能大發展
在專場活動上,據了解,復星集團擬在醫療健康領域、科技創新領域、文化商業領域、城市更新領域和荔灣區深度合作,推進荔灣區成為大灣區大健康產業發展中心和嶺南文化商業旅遊消費中心;深圳市益田集團是全國地產百強企業,益田擬在城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方面深耕荔灣,加強與政府在文旅、商業地產等領域合作,重點推動傳統商業街區品質提升;蘭衛檢驗將依託利用蘭衛檢驗體系化服務資源,圍繞「醫、教、研、產、供、服」,投資約8億元組建區域性醫學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精準醫學中心、培訓中心、公共衛生中心,優化區域檢驗檢測等醫療資源,實現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主題沙龍現場。(荔宣供圖)
其中,荔灣區政府與清華x-lab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平台結成合作夥伴,助推清華大學創新創業騰飛階段的項目,不斷提升荔灣科研、產業發展水平;綜合創業扶持平台——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將與荔灣區共同打造一個模式創新、資源雄厚、機制先進、成果顯著的創新型企業融資聚合平台—「新青年創客大灣區路演中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設成為荔灣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業學習交流中心、投融資對接中心、雙創公共服務中心,並帶動周邊雙創扶持機構的發展。
在文化產業方面,來自香港的「華茗匯」公司,將藉助荔灣區在文化領域的先天優勢,擬在荔灣區打造文化藝術品金融資產化平台及優秀藝術家孵化平台,吸引全球文化藝術基金和投資機構,為文化藝術項目與藝術家提供全球資產化融資和文化藝術投資體系。同時,「華茗匯」擬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公司總部設立在荔灣區,並打造「華茗匯(荔灣)文化大廈」及「華茗匯(荔灣)文化藝術中心」。通過創新的產業模式,推動荔灣文化產業發展,並形成具備「數碼化、金融化、國際化」的優秀文化產業集群。
瞄準廣州荔灣區聚龍灣片區的波士頓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全球合夥人郭屹表示,計劃在荔灣區打造數碼化展廳,希望以廣州為載體,帶動整個大灣區的數碼化發展。鄭州中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睿茂通總裁史慶勇表示,希望藉助荔灣的優勢,建立起大宗商品供應鏈數字科技園區。史慶勇說,「現在中國對很多的大宗商品原料,像鐵礦石,大概每年的進口量會有7億噸以上,像原油,進口也會有5億噸甚至更高的一個數字,貨值非常大。下游則包括我們的建築、冶煉化工等等,我們希望能夠把上下游整合在一起。很多的地方招商注重於招的過程,荔灣給予的是希望跟進來的企業能夠全周期共生共榮、共同發展,物流條件非常便捷,成本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創無限經濟價值 至2030共計劃推出300個地塊
「目前,荔灣正以不到全市1%的土地面積,貢獻著全市4.3%的經濟產出。未來,我們集中資源力量打造的白鵝潭商務區,將擁有2200至2500萬平方米的商業辦公面積,其規模可以比肩珠江新城核心區和廣州國際金融城,為追求卓越的企業和人才提供頂尖的辦公場地,創造不可限量的經濟價值。」在專場活動致辭上,荔灣區委書記陳小華表示。
聚龍灣項目將打造成為廣州西客廳的千億級產業基地。(徐紅 攝)
據了解,圍繞十四五新發展階段,荔灣正在大力打造「一帶兩區」發展新格局,重點平台建設成效顯著。據了解,白鵝潭商務區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江岸線10公里,「1+11」組團式發展動能強勁,已成功出讓地塊28個,土地整備全面提速。
2021年,荔灣將重點推出約30個商務地塊,總用地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總建築量174萬平方米。其中,白鵝潭核心區陸居路8個地塊,總用地面積4.4公頃;花地河總部將推出10個地塊,未來將建設成為濱水的花園式企業總部;聚龍片區將推出3個地塊,總建築量35.36萬平方米,未來將打造聚龍智谷千億級的產業基地;廣船片區將推出5個地塊,總建築量31.33萬平方米。2022年-2023年,荔灣計劃推出76個地塊,到2030年共計劃推出300個地塊,將釋放總量超過2500萬平方米的商辦用地及2000萬平方米的產業用地,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充足的空間。
其中海龍科創區總面積17平方公里,已成功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項目13個,一批創新配套設施建設加速,創新引擎動力十足。海龍科創區作為廣州市首批M0產業聚集地,該園區已吸引名創優品、大參林、唯品會、暢想匯等多個重點項目落戶。
在今年集中動工的重點項目中,海龍科創區起步區將迎來創金中心、暢想匯、帝奇藥業和敏城科技四個產業項目的開工。上述四個項目預計於2023年投產,2025年左右達產,達產後年產值約達44億元,貢獻稅收約2.75億元/年。
同時,荔灣區20條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約20萬平方米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工作逐步展開,18個舊廠改造項目加快推進,圍繞高質量的城市更新工作,將釋放大量優質的產業承載空間。(記者 徐紅 通訊員 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