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逾8成受訪婦女身體差 團體冀以家庭為單位批出醫療減免證明書

2021-04-02 13: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基層婦女健康關注組今日(2日)發布《基層婦女申請醫療減免服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2%受訪婦女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一般或差,而協會與關注組還向政府提出5項建議。

 協會指是在去年11至12月期間進行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222位持香港身份證的基層婦女,當中有84.8%受訪者育有1至2名18歲以下子女、75.7%為家庭主婦、5成來自4人家庭、22.5%受訪者來自3人家庭,而2至6人以上家庭的入息均低於貧窮線,至於222位基層婦女中有90.5%受訪者之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於工作收入,反映受訪婦女家庭均處於赤貧狀況,但由於需要照顧未成年子女,婦女無法工作,主要靠丈夫工作收入維持生活。

 協會其後透露85.2%受訪婦女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一般或差,對比2018年的79.3%,基層婦女的健康狀況明顯較本港一般女性差;64.7%受訪婦女則提到自己有長期病/慢性疾病,主要是主婦手、長期痛症和腸胃疾病,分別有18.6%、16.7%和14.9%,與本港一般女性在2019年有30.8%患慢性病的比率,基層婦女身體狀況明顯比一般女性差,有慢性病的比例亦高於一般女性。

 協會續指有55.7%受訪婦女被診斷有精神上疾病,主要集中為焦慮症和抑鬱症,分別各有19.9%和18.1%,結果較2018年35.3%受訪婦女有精神上疾病之數據差。

 協會表示,69.8%受訪者是需要定期到公立醫院覆診,當中有23%是每三個月要覆診一次、18.9%是每半年一次和有18.5%是每個月一次,但96.8%受訪婦女沒有申請醫療減免,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可申請醫療減免;申請程序繁瑣,不想申請和要全家經濟審查,太麻煩,分別有87.9%、16.3%和9.8%,還有1.8%受訪婦女有申請醫療減免但不成功。

 協會認為問卷調查發現近9成受訪者不知道可申請醫療減免服務,反映其宣傳方法有很大改善空間,因此協會建議當局考慮系統規劃非綜援低收入人士的各項福利資源申請,例如「在職家庭津貼」、「學生資助」、「醫療費用減免」等,讓受惠者資訊相通,增加受惠者對計劃之認知。

 協會其後提到調查中只有1.4%受訪者能夠申請到醫療減免,當中有66.7%是在公立醫院和診所的醫務社會服務部申請醫療減免,而成功個案是獲批1次性有效、6個月有效和12個月有效的分別佔33%,但婦女在每次申請均要重複遞交全家資料,因此協會建議醫管局應考慮制訂清晰指引予前線社工,如按照病人覆診次數或頻率,住院和急症室服務的需要或醫生推薦批出各指定時限有效期之收費減免證明書,以便利基層市民,同時減輕醫務或家庭部社工工作量。

 協會透露非綜援低收入人士雖然可向醫務社工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保護兒童科的社工申請醫療減免,惟申請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審批;醫管局雖然在2017年6月修訂「家庭」定義只包括與病人同住之核心家庭成員,病人只須提交核心家庭成員入息和資產證明文件,但基層街坊因無法預計傷風感冒日期,當街坊有醫療需要時,在前往醫治前仍需向醫務社工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保護兒童科社工申請,並遞交所有家庭成員資料和入息/資產證明文件方可獲批;假若文件不齊全,申請者需再次往返家中和醫院/綜合服務中心補交資料。

 協會表示,本港並無針對低收入家庭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各項津貼計劃均要以全家為單位進行資料審查,令街坊需要前往不同辦事處填寫和遞交相關申請;協會指政府應整合各項支援低收入家庭津貼計劃,發出統一綜合表格,並安排各「派發」申請表格辦事處均可同時「協助填寫」及「遞交」申請。

 協會續向政府提出5項政策建議,分別是符合資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或學生資助的非綜援低收入家庭,可以家庭為單位,自動批出醫療減免證明書、簡化醫療豁免程序,核心家庭只需審批一次就自動批出全家全科12個月醫療減免、提升申請醫療減免之家庭入息限額和資產上限與申請在職家庭津貼或公屋申請一致、增加對醫療減免服務宣傳,整合與統一各項現金和非現金援助服務申請和政府應增加醫療服務及情緒輔導,以支援婦女紓緩精神壓力及健康問題。

[責任編輯:謝燁挺]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