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未來】近七成受訪大學生考慮畢業後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21-04-18 12:40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

 施奕彤第一次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堂課上,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這個新詞讓她「瞬間被吸引」。她也明顯地感受到澳門青年有了越來越多到內地交流和實踐的機會,澳門學生到內地就業的機會也隨之增多。「我覺得以後多了一個發展契機、一條不錯的出路,未必要回到澳門,也不是非要留在北京上海。」施奕彤身邊有不少澳門朋友和她一樣,在了解粵港澳大灣區後,對這個「發展好、離家近的區域好感爆棚」。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有1516人志願填答,其中約七成尚未去過粵港澳大灣區組成城市。結果顯示,68.43%受訪大學生畢業後可能考慮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其中13.87%意願強烈,認為這一城市群將成為飛速發展的經濟圈,54.56%則可能會就業,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會給年輕人帶來更多機遇。未來10年,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促進城市快速、高效發展(77.09%),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強勁的發展潛力(74.71%),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將成為創新發展尖端區域(64.44%),讓大灣區對大學生格外有吸引力。

 香港女孩陳瑞清小學六年級便跟隨家人到北京讀書,十幾年的「北漂」經歷,讓這個女孩身上既有濃濃的「京味兒」,又有抹不掉的「港音」。教師是陳瑞清心儀的就業方向,為了弄明白相關政策,她沒少下功夫。「在和身邊人諮詢後發現,港澳學生畢業後在深圳當老師的應聘規則和內地學生完全一樣。我同學在深圳應聘中小學老師就很順利。」

 調查顯示,62.38%的受訪大學生期待大灣區建設開拓更多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雲南女孩夏卿欣今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一邊在深圳的一家企業實習,一邊為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做準備。求職期間,她注意到,廣州城市的政府、企業都有面向港澳青年的專項招募計劃。「比如公務員考試會給港澳學生設置崗位,騰訊也會面向港澳學生專門招實習生和員工,像萬寧、太古等很多港澳企業,也都很喜歡招募內地學生。」

4月16日,深圳前海世貿大廈,一家創業企業里的香港青年員工們。這家企業里港籍員工數量約佔3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至今已有275家企業提供逾2000個職位空缺,其中過半數是創科職位,企業反應十分熱烈,求職人士經計劃專題網站提出共5727個求職申請。

 最受到粵港澳大灣區哪些優勢的吸引?71.88%大學生看好其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建設區域收到的重點扶持,70.04%看好其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前景,63.83%看好港、澳、廣、深4大核心城市的發展驅動力。

 作為從小生活在梅州的「廣東仔」,即將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的黃梓健決定回到廣東,就職於地處珠海的廣東能源集團。挑選「Offer」的過程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在他看來,「回到最心愛的家鄉,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情感致因,「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會在國家戰略規劃的引領下,為青年帶來眾多機遇」則是不可或缺的理性要素。黃梓健表示自己的工作內容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信息化建設」緊密掛鈎,「相信整個大灣區的區域建設方向,必定是朝著一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目標前行的。」他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必定會給區域內基礎設施的來去「質的提升」。

 大灣區建設已經在青年人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跡。讀書期間,夏卿欣就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有一些了解,「會有很多新的政策、先進的制度和法規會在這裏優先實施,給人感覺是一片肥沃的『試驗田』,會創造很好的改革氛圍和環境,帶來更多新機會。對於想創業的人來說,這裏會有更多創業扶持,所以很多年輕人都想在這裏立足。」

 施奕彤原本擔心,作為漢英法專業學生,在重視葡萄牙語的澳門就業空間太小。在施奕彤看來,目前澳門經濟產業發展較為單一,她期待大灣區的建設能為家鄉注入多元化產業發展,從而產生更多就業崗位。

 深圳、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最受到年輕人歡迎的城市,受到約九成受訪者的青睞,香港、澳門和珠海緊隨其後。選擇深圳作為自己未來發展的城市,夏卿欣覺得這裏「年輕、有活力、同齡人多,是年輕人一起奮鬥的地方」。不管是醫療還是教育的發展,她都能看到這座城市的決心,她的一些同學、朋友當上了中小學老師,年薪大概在30萬元左右,非常可觀。在她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人才引進補貼做得很完善,落戶人才不僅會收到市級補貼,還會有區級補貼。

 陳瑞清了解到,除了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政府部門會對在內地就業的香港畢業生進行一定的資金補助。「據我了解,一些設在大灣區的企業聘用香港學生,政府會為受聘者提供工資補助,最低工資標準達到一個月18000港幣。」陳瑞清坦言,「這樣的工資水平不論在內地還是香港都是不錯的。」

 年輕人最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突破,是有效的房價調控和住房補貼,便於青年安居(65.98%),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內地與港澳交通更便利(56.09%),以及健全的托幼和養老機構,為青年解決後顧之憂(36.86%)。

 深圳這座已經發展為國內一線的年輕城市,也會讓夏卿欣產生後顧之憂,「物價和房價相對高,會擔心未來在這裏生活壓力大、買房難的問題」。她期待未來幾年會有多一些面向年輕人的保障性住房資源,讓想長期留在這裏的年輕人有更好的生活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中,夏卿欣比較看好佛山,「『廣佛一體化』已經讓廣州和佛山像一座城市,佛山的優勢是房價和生活成本低,非常吸引年輕人」。

 陳瑞清坦言,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非常期待,「雖然城市群內有些城市現在並不是一線城市,但是發展速度快、前景好,剛畢業也可以和城市一同成長進步!」在陳瑞清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最吸引她的地方便在於城市發展前景好、生活壓力相對小、就業政策好,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和香港相似度高,「這樣更容易融入當地生活啊」。

 黃梓健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滿信心。在他看來,大灣區是一座擁有功能齊全生產要素的產業集群體。「東莞被稱為『世界工廠』。深圳是科技創新的『發電站』,廣州則可作為經濟貿易的『老碼頭』,香港和澳門更是亞洲的金融要地。」他表示,無論是在交通運輸、人才發展、對外開發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將對中國經濟能量的增長以及科技創新的突破帶來推進的動力。「我很願意將這裏作為我畢業後的起步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小小支撐點之一,充分地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也在自己的行業中有所作為。」(作者 畢若旭 程思 羅希)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