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峰遠眺】衡量治港愛國者的重要指標

2021-04-22 01:20
來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愛國者治港」,不僅需要改革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還需要推動傳統公務員尤其政務官成為堅定的愛國者。現屆政府已舉行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的儀式,並將其制度化。絕大多數公務員均已履行,固然反映他們都願意做愛國者。然而,更重要的是行動。公務員構成特區行政機關。衡量香港行政機關愛國者的重要指標,是切實貫徹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簡稱「目標」)中關於香港的定位和任務。

 目標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支援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且,支持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尤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行政長官等政府主要官員對於中央賦予香港如此重的使命,感到光榮。人們期盼政府盡快拿出具體方案來予以落實。

 相比較,廣州和深圳的行動快得多。

 最近,廣州印發《廣州市關於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和《廣州市關於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簡稱《計劃》)。

 廣深迅速提升自身定位

 在《意見》中,廣州首次提出建設五大「金融中心」:大灣區資產管理中心、大灣區綠色金融創新中心、大灣區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大灣區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和大灣區金融要素區域交易中心。根據《意見》,廣州將「三步走」。第一步,到2021年,重點構建政策支持的「四樑八柱」,並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第二步,到2023年,廣州參與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成效顯現。第三步,到2035年,廣州將形成配置高效、便利安全、生態優良、充滿活力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核心引擎,推動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在國際金融市場發揮重要影響力。

 在《計劃》中,廣州從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研究、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協調與監管和保障措施5個方面,提出48項行動計劃,並明確責任分工。提出今後3年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路線圖」。其中明確將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充分發揮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和平台作用,配合中央有關部門做好交易所開業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落實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穗落戶政策兌現。廣州期貨交易所重點拓展碳金融,是廣州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創新中心的抓手。

 幾乎同時,深圳當局加快研究推動深圳提升全球性金融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

 深圳的雄心不可謂不氣壯山河。21世紀前半葉,無論美國是否與中國在金融和高科技領域脫鈎,中國以其經濟總量將很快居全球第一的實力,能夠為人類貢獻一個全球性金融中心。至今,普遍的看法,不是香港便是上海。但是,深圳不甘落後,努力後來居上。

 廣州採取另一種策略,即:以推動大灣區建設來提高廣州的經濟地位,表面看,是欲做大灣區的五大金融中心,其實,以大灣區為依託,廣州也欲躋身具全球影響力的大都市。

 政策制訂與政務官關係密切

 香港無論在大灣區還是整個國家層面都面臨激烈競爭。中央領導全局和協調各方,但不會以犧牲內地和大灣區任何一個城市發展機遇為香港提供「舒適區」。中央是支持而不可能是擔保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是支援而不可能是擔保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和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能否確保已有中心和建設新的中心,靠特區政府的政策制訂和執行。政策制訂與政務官有很大關係,政策執行則完全靠政務官和公務員隊伍。因此,他們中間一些人必須克服對選舉制度改革的牴觸情緒。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