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人人出力 勿讓氣泡再爆破

2021-04-29 04:18
來源:香港商報

 隨着香港疫情逐漸受控,今日(29日)起在「疫苗氣泡」下食肆經營限制放寬,下月底在「航空旅遊氣泡」下香港與新加坡亦將復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還透露,會跟內地及澳門探討「商務氣泡」和「港澳旅遊氣泡」的安排。愈多「氣泡」推出,意味疫下愈多經濟民生活動復常;不過,「氣泡」往往容易爆破,當局必須確保過程安全,社會各界亦須出力配合,則類似「氣泡」才能夠愈做愈多、愈擴愈大,令全港市民獲益。

 安全,是任何「氣泡」的大前提。回想去年11月,港星「旅遊氣泡」幾乎結成,可惜臨門一腳竟然爆破,因本地疫情急劇反彈而緊急叫停,並且一停就停了半年之久,期間其他「氣泡」也理所當然地無從談起。有此前車之鑑,充分說明做好防疫控疫,乃呵護「氣泡」毋再爆破的重中之重。

 時至今日,香港無疑有條件建立更多更大的「氣泡」。在「內防擴散」方面,在順利引入強制檢測和安心出行等的基礎上,香港防控能力無疑已大大增強,譬如上月的健身群組一度令人聯想到此前一發不可收拾的歌舞群組,惟疫情很快就被控制下來。至於「外防輸入」,在不斷完善針對外來旅客的防控安排下,即使每日仍錄若干輸入個案,惟病毒都無法竄入社區,也證明措施收到預期效果。有人擔心,港星「氣泡」或增本港輸入風險;不過,一來新加坡疫情早已受控,今年以來沒有一日的本地確診數字超過5宗,加上來港旅客須持陰性檢測結果,故輸入風險可謂微乎其微;而為進一步保護前往當地的港人,及確保他們回程時不把病毒帶回香港,當局要求出發者必須打齊兩針,也可進一步降低輸入風險。的確,最理想是新加坡來港旅客也完整接種疫苗,但考慮到「氣泡」與疫苗之間的互動關係,儘管不夠理想亦不代表不應去馬。

 因為,建基於疫苗之上的「氣泡」,可望營造一個良性循環:「疫苗氣泡」可提供的誘因愈大,疫苗必更普及;而疫苗愈普及,則可容許更多更大的「疫苗氣泡」。可見,以上兩者絕對相輔相成,故各地都積極加強接種誘因,美國已宣布容許已接種者在戶外毋須戴口罩。美國一套縱然未必適用香港,但建立更多更大的「疫苗氣泡」必是題中應有之義。如果大家合作踴躍接種,香港無疑更有條件擴大「旅遊氣泡」的使用,除爭取已接種者豁免隔離檢疫外,亦可爭取縮短已接種者的檢疫時間──畢竟,從現時必須隔離至少14天,改為隔離7天甚而更短時間(配合事前及期間須通過檢測),對旅遊、探親、特別是經商者來說,某程度堪稱天壤之別,這亦可確保出入境人士及當地居民的安全──當然更重要的,乃可推廣疫苗普及。

 目前香港有13.5%人口接種第一針,共計接種劑次則為135萬,環顧世界接種速度未算太慢,但與群體免疫要求的七至八成仍有相當距離。「氣泡」與疫苗存在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利好關係;而現在的第一步,乃在建立「氣泡」的同時毋使「氣泡」化為泡沫,一切必須安全至上,如此的話必可更好開啟上述良性循環,更好引領香港經濟社會復常並最終走出疫困。(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