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是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禾下乘涼夢」是他一生的夢想,「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
畢生追求戰勝飢餓
21世紀初期,內地傳播最為廣泛的電視台央視一套總會播出一則公益廣告。廣告中,一個精瘦的老人面對着鏡頭講述自己曾做過的一個夢:「我夢見試驗田裏的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把還長,稻子比花生米還大,我拿着蒲扇,躺在水稻下乘涼……」
通過這則廣告,很多人認識了他──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袁隆平。袁隆平生於1930年的北平(現北京),那時的中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袁隆平跟隨父母在全國輾轉。1949年,20歲的袁隆平開始在重慶上大學,正式學習農學。重慶是袁隆平在戰火的流離輾轉中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剛剛平息戰火的中國,沒有什麼比吃飯更重要。「你們年輕人不知道,肚子餓起來真難受。」 袁隆平曾這樣對年輕人們說。在饑荒的年代,袁隆平親眼看到過田埂上餓死的人們,他自己也經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吃飯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沒有飯吃,人類怎麼生存?」戰勝飢餓,成為了袁隆平堅守的信念,這一路走來,就是大半生。
東方魔稻造福全球
1960年7月,袁隆平在農校試驗田中意外發現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1964年開始,袁隆平正式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他衝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從選種、試驗、失敗,到再選種、再播種、再觀察……如此反覆,不懈地尋找與試驗,終於取得成績。
1972年,袁隆平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南優一號」。短短一年時間,他又培養出了中國第一個雜交水稻「南優二號」。
1975年,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成功研發,為中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此後多年來,袁隆平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直到2020年,袁隆平仍然奮鬥在一線。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三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穀3000公斤的攻關目標。
研究之外,袁隆平和他的團隊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到700萬公頃,比普通水稻增產20%以上。雜交水稻技術共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發展中國家的飢餓問題。
袁隆平的貢獻使他蜚聲海內。在國外,袁隆平研發的雜交稻被譽為「東方魔稻」,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認為「給世界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於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並於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每天要去田地看看
袁隆平的學生、育種家鄧啟雲曾說:「我們做出什麼品種,一大半都是老爺子的功勞。」在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掌管着大部分事情,不論是財務方面的開支問題還是技術上面的指導問題,都在他的工作範圍之內。他的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名管理者、領路人,也是一名普通的老師。多年來,他的課堂就是農田,師生挽起褲腿,赤腳走進田地,一起尋找雜交水稻的未來。
「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堅持,才能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這是袁老師對學生們的告誡。
直到今年年初,91歲高齡的袁老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他曾說,只要身體允許或沒有出差,每天還要去試驗田看一看,「不從事雜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
民眾雨中送別
袁隆平走了,雨一直下。22日下午,載着袁隆平遺體的靈車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駛出,經長沙市芙蓉路等路段時,許多市民深情大喊:「袁爺爺,一路走好!」沿途車輛自發停下來,齊鳴喇叭,送老人最後一程。
4時50分許,靈車帶着袁隆平回到了他工作數十載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育種基地,緩緩繞行一周,與他最熱愛的事業作最後的「告別」。在這裏,有袁隆平曾經奮鬥的歲月,培養的人才,以及曾經伴隨他的一草一木。
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覽館裏,陳列着一座「禾下乘涼夢」的雕塑。這是袁隆平一生的夢想,這一夢想隨着不斷高產的超級稻已成現實。
前來悼念袁院士的市民和學生絡繹不絕,他們手捧鮮花,面色凝重。有人特意擺上了還帶着泥土芬芳的水稻,懷念這位將畢生奉獻給大地的科學家。袁老靈車離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人群久久不願散去。
前來悼念的湖南農業大學2019級學生李博文說:「袁院士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為農業為祖國奉獻一生的精神,將激勵着一代一代農學學子。」
湖南新晃侗藏紅米傳承人姚茂洪動情回憶說:「今天稻田插完秧苗,刷到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這一刻,太突然了,太不敢相信了,太讓人無法接受了,畢竟您養活了我們幾代人,您是最受全國人民尊敬的人,您更是我們新晃侗藏紅米產業的指路人,我已經流下了眼淚,真希望袁老只是生病了!」
(記者伍敬斌、文新征、何雯)
市民自發來到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悼念袁院士。
更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