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機構「親切」於本年1月至4月,進行《香港少數族裔職場現況研究》調查,訪問138名少數族裔人士、621名市民及與11名少數族裔青年,發現過半受訪少數族裔受到香港主流社會歧視;逾4成受訪少數族裔曾被他人無理地以敵意態度對待。
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的受訪少數族裔認為香港社會對少數族裔存有歧視。在職場方面,超過4成受訪少數族裔曾在工作及社區中,被別人無理地以敵意的態度對待;逾3成受訪少數族裔曾在符合工作要求條件下不獲面試機會,更有少數族裔女性表示,有五星級酒店老闆不允許她因宗教信仰包頭,指「唔好嚇親人」。
另一邊廂,有3成半的受訪市民承認因少數族裔人士的種族與膚色而不願跟他們做朋友;接近2成半受訪市民認為少數族裔人士會發出體味;近1成受訪市民認為少數族裔員工一般都較為懶散;超過1成受訪市民認為少數族裔形象令他們聯想到暴力及犯罪行為;甚至有百分之五的受訪市民認為由於文化及生活習慣與華裔人士有差異,少數族裔不應在香港生活。
而受訪主流人士方面,多於2成主流人士認為,香港僱主不聘請少數族裔人士是正常現象;超過1成主流人士認為文化差異對同事間的交流及合作會有負面影響;近8成主流人士認為比較適合少數族裔人士參與的行業包括運輸、倉庫等勞動工作。對此,超過6成受訪少數族裔表示,現時能夠提供予少數族裔選擇的工種太單一,忽略少數族裔人士的特點。另有2成受訪少數族裔認為,文化和宗教差異會引起他們與同事之間的衝突。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青年沙森 (Shahzeeb) 表示,求職時曾有多次不愉快經驗,因膚色與背景被拒絕的情況屢見不鮮。他曾經嘗試致電一間曾投遞求職信的公司查詢不獲取錄原因,收到的回覆是「只請本地人」,當得知沙森懂得以廣東話溝通並有相關經驗,竟立即提出願意聘請他。
沙森現時在一間本地非牟利機構工作,不少同事有接觸過不同背景人士的經驗,認識他的初期雖然會對他的文化和習慣表示好奇,但經過了解後亦會表示理解,例如知道他不吃豬肉及不喝酒,會與他聚餐時會選擇合適的餐廳,讓他感到受尊重。他期望本地主流職場的僱主能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工作機會,讓他們能一展所長;同時,他亦鼓勵其他少數族裔青年要把握機會學好中文,為自己將來做好準備,並能早日融入社會。
「親切」活動統籌李嘉萱指出,正因為普遍香港華人與少數族裔人士甚少有認識彼此的機會,造成種種誤解與偏見。這不單令少數族裔人士在求職路上困難重重,即使能夠入職,他們亦未必能夠做到合適自己能力的工作,缺乏發展及向上流動的機會,甚至在求職及工作上面對排斥和歧視。現時勞工處、僱員再培訓局及有小部分的社會服務團體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職業培訓及就業計劃,但上述調查結果反映,有關措施對少數族裔在職場上的支援仍然不足,他們當中不少仍被主流社會拒諸門外,無法實踐平等參與職場的權利。
「親切」服務主管盧美寶促請本港企業早日建立職場共融文化、政策及措施,確保每位員工得到平等待遇,亦應考慮改善聘請員工及員工晉升的機制,需要確保過程公開、公平及具透明度,對聘請不同種族、背景人士抱持開放態度。企業亦可以為少數族裔員工發掘合適及多元化的工種,既可讓他們可以發揮所長,增加員工的穩定性,亦有助企業有效地發揮人力資源,提升公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