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發表網誌表示,香港面對嚴峻醫生人手短缺問題,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問題,故有逼切需要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另闢途徑,讓他們能夠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針對社會上的一些誤解,陳肇始強調,建議並無繞過醫委會,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並如其他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亦不會利用權力影響認可學院名單。
陳肇始表示,現時國際上有不少國家(如新加坡及澳洲)均設有不同機制去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滿足一定條件後,便可在當地取得正式註冊。考試並非唯一取得正式註冊的條件。在新途徑下,非本地培訓醫生須接受相關公營醫療機構的在職評核,以確保他們的水平。若有關醫生未能通過在職評核,將未能在港取得正式註冊。循新途徑來港工作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須於認可的醫學院畢業,並在當地取得註冊後,再於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五至十二年不等,才可在港取得正式註冊,相較本地培訓的醫生更為嚴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由於來港時間不同,他們可選擇的專科將視乎當時的空缺而定。政府將確保有足夠專科培訓學額供本地醫科生及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
陳肇始表示,政府將於6月2日把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將盡力配合立法會的審議工作,讓有關法案得以早日獲得通過,希望立法會議員以及社會各界能支持有關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