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長沙:遍地英雄下夕煙

2021-05-24 15:59
來源: 湘港道

 “山水洲城”長沙·現代都市·紅色熱土。 伍暢林 攝

 湖南被譽為“革命搖籃,偉人故里”,紅色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作為省會的長沙,更是湖南英雄人傑的聚集之地,一代偉人、革命領袖毛澤東,在這裏度過了自己少年到青年這段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並留下了大量學習、生活以及投身革命的足跡,讓長沙紅色旅遊的成色更見分量,更顯厚重,這也奠定了長沙紅色旅遊在湖南乃至全國領頭羊的地位。

 初心之城

橘子洲景區的青年毛澤東雕塑

 紅色長沙,與領袖的初心密切相關,這裏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投身革命的起點,也是他親手建立的第一個革命大本營,新民學會、湖南自修大學、文化書社、中共湘區委等一批革命團體和党的機關在此誕生。

 這座城,為他打開了一座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這座城,見證了他的成長和飛翔。因此,說長沙是偉人毛澤東的初心之城毫不過分。

 1911年,18歲的毛澤東第一次來到了長沙,順利進入湘鄉駐省中學上學。幾經轉折,1913年,毛澤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範學校,第二年,省立第四师範並入湖南省立第一师範,自此開始了在湘江邊長達5年半時間的求學生涯。

 在第一师範,毛澤東結識了蔡和森、何叔衡等一批追求進步的青年,了解並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並為此奮鬥一生。

 1945年,在中共七大期間,毛澤東曾跟人談起自己的入党經歷。他說,“我沒有介紹人。我們那時候就是自己搞的。”

 1918年,毛澤東與蔡和森等發起組織了新民學會。1920年,成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毛澤東來到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成為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之一。

 “山水洲城”長沙,“山”——岳麓山,“水”——湘江,“洲”——橘子洲與長沙城融為一體,這是長沙風景最為獨特的地方,而青年毛澤東在長沙的主要足跡,也正集中在這一江兩岸,長沙獨特的風光與紅色文化相融合,讓其成為湖南最熱門的紅色旅遊景點。

 對於這塊風水寶地,毛澤東曾在《沁園春·長沙》有過精彩的描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是深秋的岳麓山;獨立橘子洲頭,可見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而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正是他與同學們在第一师範校園內生活學習的場景。

 岳麓山,屬南岳72峰的尾峰,山勢不高,但在湖南人的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愛晚亭

 這裏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這裏有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它是一座融儒、佛、道為一體的文化名山。

 更為關鍵的,這是一座壯氣沖霄漢的英雄之山,這裏集中安葬著辛亥革命時期至抗日戰爭時期的湖湘名人、先烈的墓葬,其中有辛亥元勛黃興、蔡鍔,蹈海明志的陳天華,以及劉道一、蔣翊武、禹之謨、焦達峰等湖湘先烈與志士,還有抗日戰爭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壯烈犧牲的陸軍七十三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等,真可謂“以我一山葬國魂”。

 青年的毛澤東,經常乘船渡過湘江,來到岳麓山上,在愛晚亭與蔡和森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暢談革命理想,新民學會也就近安排在岳麓山下偏僻的一角。

 岳麓山下,“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這座傳承自宋代的書院,是湖湘文化傳承的聖地,大門前楹聯上書“唯楚有材,于斯為盛”,彰顯著湖南人的自信與驕傲。

岳麓書院

 1918年,毛澤東從第一师範畢業,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立了一個“工讀同志會”的組織,就寄住在岳麓書院的半學齋。

 對於這段經歷,毛澤東的同學、新民學會會員周世釗曾以詩歌記述: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從頭寫。

 岳麓書院與湖南省第一师範的前身城南書院,中間被湘江隔開。宋代時,大儒朱熹來到長沙,與岳麓書院山長、同時創辦了城南書院的張栻,經常同舟渡過湘江,來往于兩個書院,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著名的“朱張會講”。

 彼時的毛澤東,應當是沿着先賢的路線,在一江兩岸往來。湘江中間的橘子洲,青蔥翠綠,毛澤東時常來到橘子洲頭,暢游湘江,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慨,同時也樹立了救國救民的宏偉理想。

 如今的橘子洲頭,矗立著青年毛澤東的巨大雕塑,每天游人如織,在此緬懷一代偉人,或者享受親近大自然的生活。橘子洲頭及偉人雕塑,也成為長沙的重要標誌。

 位於湘江東岸的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前身正是張栻創辦的城南書院,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範(今東京學藝大學)建築風格。磚木結構,坐東朝西。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在該校第八班學習,在這裏,他結識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維漢、徐特立、蕭三等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學和老师。出席共產党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3位出自第一师範。在建党史上,第一师範不僅是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地和初心的形成地,也是中國共產主義和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培養人才、孕育革命的“紅色搖籃”。

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學校

 如今,湖南省立第一师範學校舊址于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7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初戀之歌

 青年毛澤東在長沙,遇到了他的初戀愛人楊開慧,並在長沙組建家庭,在這裏誕下了毛岸英等三個孩子。

 楊開慧的父親,是第一师範的名师楊昌濟。在第一师範學習期間,毛澤東深得楊昌濟的賞識。楊受聘于北京大學任教後,還介紹毛澤東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管理員,期間,毛澤東與圖書館長李大釗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有了深入的接觸。

 毛澤東與楊開慧在接觸中,這對青年男女產生了美好的愛情。

 楊開慧出生于距長沙城30公里的長沙縣板倉鎮,為了紀念楊開慧烈士,改名為“開慧鎮”。

 鎮內楊開慧紀念館,由楊開慧故居、楊開慧烈士陵園、楊開慧生平業績陳列館以及楊公廟四部分組成。

長沙縣開慧鎮楊開慧故居(來自網絡)

 楊開慧故居保持著土磚牆、小青瓦和柵欄門的舊觀,門額上懸掛著毛澤東手書的“板倉”二字,門帘“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更是在傳遞著革命的理想情懷。

 故居大大小小的28間房里,陳列著毛澤東用過的硯台、楊開慧用過的梳妝盒……都顯露著楊家人曾經生活的痕跡。

 如今的開慧鎮,還建成了愛情湖、花海、風情街、露營基地等旅行度假項目,人們來到這裏,可以感受這座“初戀小鎮”在和平時期的歲月靜好。

 1920年,毛澤東與楊開慧從北京返回長沙,毛澤東在一师附小擔任校長,並兼任一师师範部的國文教員。

 就在這一年,兩位相愛的年輕人舉行了簡朴的婚禮,正式走到了一起,他們的家,就安在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

 在清水塘,毛澤東與楊開慧度過了一段共同的幸福時光。

 毛澤東有一首詩詞《賀新郎·別友》,據考證就是寫給夫人楊開慧的。這首作于1923年的詞中寫道:“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

 東門,就是老長沙的小吳門,而橫塘就是指毛楊故居外的清水塘,一口楊柳垂岸,池水清冽的水塘。

 位於長沙清水塘的毛澤東楊開慧故居,也是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來自網絡)

 清水塘故居同時還是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毛澤東、何叔衡出席中共一大後回到長沙,于同年10月10日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1922 年5月前後,建立中共湘區委員會(湘區轄今湖南全省及江西萍鄉地區),毛澤東任書記。

 毛澤東租佃的這處位於清水塘22號的房屋就成為區委機關所在地。劉少奇、李立三、李維漢等共產党骨幹都曾來到清水塘開會、聯絡,開展湘區的革命鬥爭。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離開長沙,領導發動了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後率領部隊上了井岡山,開闢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但再也沒有機會回長沙與家人團聚。

 1930年,獨自带著孩子在長沙開展革命工作的楊開慧被捕,她拒絕退党並堅決反對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後被國民党當局殺害于長沙古城外的識字岭。

 對於楊開慧的犧牲,毛澤東悲痛不已,他曾給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57年,毛澤東在給楊開慧同學、長沙第十中學語文老师李淑一回信時,贈《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一首,詞中寫到,“我失驕楊君失柳”、“淚飛頓作傾盆雨”等句,表達了對楊開慧的無限深情與懷念之意。

 偉人故里

 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近代史上,湖南人,長沙人,用熱血和激情,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紅色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脈里,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長沙,除了是毛澤東的求學、成長之地,同時還是劉少奇、胡耀邦等偉人的故里。

 寧鄉花明樓、瀏陽中和,兩個普普通通的江南山村,卻和湘潭韶山一樣,成為人們心中的紅色聖地。

劉少奇故居

 長沙寧鄉花明樓是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故里。目前花明樓景區已建成以劉少奇成長的自然人文環境為基礎的文化生態旅遊區,2013年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湖南省第六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寧鄉花明樓

 胡耀邦故居位於長沙瀏陽市中和鎮蒼坊村敏溪河畔。說起胡耀邦投身革命的起因,還與毛澤東有著密切的聯繫。

 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領導下,共產党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不久起義失敗,9月19日,毛澤東收攏殘部在瀏陽文家市會师。第二天,部隊在文家市里仁高小的學校操隊整隊,毛澤東在隊伍前演講,一群高小學生趴在圍牆上看熱鬧,胡耀邦就是其中的一位學生。

 這次經歷,給僅12歲的胡耀邦留下了革命的種子。1929年冬胡耀邦在家鄉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事少年兒童工作。1933年胡耀邦轉為中國共產党党員,成為紅軍中有名的“紅小鬼”,並參加了長征。

 改革開放後,曾經的“紅小鬼”已成長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新長征中,胡耀邦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位於瀏陽中和的胡耀邦故居

 作為瀏陽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園的核心項目,2017年9月19日,秋收起義紀念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新館位於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师舊址旁。

瀏陽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園

 而距文家市僅10多公里的胡耀邦故居,開放有故居、陳列館、耀邦廣場、胡氏宗祠、胡氏祖墓、胡家古井等多處景點。2012年1月,胡耀邦故里旅遊景區獲批國家4A級景區。

 英雄熱土

 “胸懷天下,敢為人先”是湖湘文化之魂,也是長沙這座城市的氣質。在面對晚清以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長沙人以超凡的勇氣,投入到救國救亡的運動之中去,湧現了一批批舍生忘死,壯懷激烈的英雄人物。

 除了前述領袖與偉人外,在長沙行走,紅色舊址、故居、遺跡幾乎隨處可見。

 李富春出生在長沙城的三生街的一家小生意家庭。建國後,他成長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

 長沙市趙洲港一個貧苦的小手工業者家庭里,誕生了蕭勁光大將。他在長沙長郡中學讀書時,同學中就有曾任延安時期“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

 瀏陽河邊的長沙縣黃興鎮,是大將許光達的出生地。建國後,由他組建了裝甲後,並擔任裝甲後司令。

 除了花明樓劉少奇故居外,寧鄉縣溈山還是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誕生地。何叔衡故居為一所普通農舍,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土磚青瓦結構,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築。

 這裏,還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的家鄉。謝覺哉1921年加入新民學會,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党。建國後,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望城區(原望城縣)是雷鋒同志的故鄉,“雷鋒精神”已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位於望城區的雷鋒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望城茶亭鎮,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湖南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郭亮烈士的故鄉。郭亮紀念園內,有郭亮墓和郭亮故居,是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同時,望城境內還有中共湖南省委舊址、周炳文烈士故居,以及湖南和平解放秘密電台工作站等紅色景點。

 長沙瀏陽市,更是著名的十大“將軍縣”之一,這裏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寫滿了歷史與榮譽。

 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將軍銜的瀏陽人多達30 位,其中包括率領359旅創造了“南泥灣奇跡”的上將王震,從童養媳到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的李貞,以及李志民、楊勇、宋任窮、唐亮、孔石泉……

 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背後,寫著的是瀏陽人在追尋中國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中,所付出的鮮血與犧牲。

 我們的生活,他們的理想。百年之後的長沙,已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範的現代化大都市。

 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都市與美麗鄉村之中,點綴著的紅色舊址、故居和景區(點),依舊向人們講述著百年來湖湘兒女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為之付出的奮鬥與犧牲。

 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裏,緬懷先輩,追尋初心,並讓紅色基因從此代代傳承。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責任編輯:趙桐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