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首屆「520」人才節江海分會場碩果纍纍

2021-05-24 17:28
來源:香港商報網
    《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加快集聚博士和博士後創新創業實施辦法》發布,金博獎創新創業大賽、數控銑項目職業技能競賽接連舉行,眾多專家學者、高層次人才交流對接,市、區兩級人才政策系統宣講……5月20—22日,江門市首屆「520」人才節江海分會場多項活動輪番舉行,碩果纍纍。作為江門市高層次人才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高新區(江海區)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的培育,正奮力將高新區(江海區)打造成為政策窪地、人才嚮往之地。
 
江門市首屆「520」人才節江海分會場

    政策窪地  從三方面完善人才政策體系
 
    高新區(江海區)是國家級高新區,近年來大力實施人才強區發展戰略,打出「政策+平台+服務」的人才工作「組合拳」。目前,該區建有博士、博士後科研工作平台2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孵化器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國家高企405家,已是創業有機遇、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的一方沃土。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本次「智匯高新共創未來」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會上,發布《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加快集聚博士和博士後創新創業實施辦法》,從人才科研載體建設、人才補貼、獎勵制度等三方面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當天就向江門市博士後建站單位發放建站補貼,向江門市引進博士、出站博士後、在站博士後發放生活補貼等人才補貼共計70萬元。其中,高新區(江海區)將對新設立的博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最高一次性給予50萬元建站補貼;對該區招引的博士後,給予每人每年25萬元生活補助費;獲國家級科技獎勵的博士(後)最高可獲特等獎300萬元。
 
    當天,第十屆金博獎江海區域賽活動也在高新區(江海區)舉行,評審專家、高校代表、入選項目路演代表、金融投資機構、企業代表等紛紛加入,大賽組委會邀請了3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評委對10個優秀項目進行路演評審,從技術、財務、市場、投資等多個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據金博獎承辦方、博士科技江門區域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博獎創辦於2011年,定位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虛擬孵化器」。本屆金博獎以「領航·價值」為主題,創新開設江海區域賽,旨在以賽引才、聚才、育才,為高新區(江海區)聚集世界一流的高素質優秀人才和項目,致力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轉化孵化提供市場化服務全鏈條。
 
宣講了高新區(江海區)引進高端人才獎勵制度

    人才高地  優質環境吸引人才集聚
 
    目前,高新區(江海區)人才總量達7.5萬人,佔區域總人口將近1/5,擁有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3名、廣東省「特支計劃」人才2名,在站博士、博士後32人,江門市高層次人才451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506名。各類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根據近日出爐的江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江海區人口增長速度位於江門市前列,常住人口十年間增長43.37%,60歲以上人口佔比低,是全市「最年輕」的地區。隨着大量年輕人才湧入,高新區(江海區)的人才政策同樣年輕化。據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江海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肖詠延介紹,除了完整的人才政策體系,該區在全市率先研究出台首個博士後專項扶持政策,配套人才公寓,創新實施人才「優才卡」制度,並在「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中,實施雙導師制,區主要領導親自帶,不拘一格引才育才。
 
    此外,高新區(江海區)城市品質提升示範區、產城人融合發展標杆區、都市農業生態發展區「三區並進」,產業基礎紮實,並於近年來打造城央綠廊、江海雲道、江門兒童公園、彩虹村、龍溪湖閱讀中心等一批地標性公共服務設施,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加快聚集,區域環境不斷優化,極富吸引力。
 
    本次人才節邀請35位來自10所不同高校的代表和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商人才大計,一系列的政策宣講傳遞了高新區(江海區)對高端人才的引才誠意。活動期間,52個人才需求和技術項目達成合作意向,6個政校企合作項目現場簽約成功,充分體現了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會的意義。
 
    中山大學產業集團校園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蔣紅文表示,高新區(江海區)地域優勢、區域環境得天獨厚,希望該區通過特色引才、育才政策加強政校企合作,為高校學生提供到優秀企業實習的機會,同時加大人才政策宣講進校園的力度,形成積極有效的聯動機制,努力搭建優秀人才輸送平台。(記者 盛芳齡 通訊員 李雨溪 何榕)
 

 

[責任編輯:薛正軒]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