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在線超10小時:這屆「網癮老年」太野

2021-06-04 14:44
來源:半月談

 曾經沉迷遊戲的「網癮少年」讓多少父母頭痛,如今風水輪流轉——「父母沉迷手機怎麼辦」成為年輕人社交的熱門話題。熬夜躲被窩裏看視頻、切菜刷手機把手切傷、超過10萬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這屆「網癮老年」有多野?

 「有時也不想玩了 但管不住自己」

 人到中年的張成(化名)最近多了件煩心事:年近七旬的母親成了手機不離手的網癮老人。「只要手頭沒事兒,隔幾分鐘就要拿起手機來看看,做家務的時候也要開著。」張成說,「最誇張的是晚上,躺床上不睡覺刷手機,怕費電還把燈關了,真不知道眼睛能不能受得了。」

 張成常勸母親放下手機,但往往是剛放下沒多久,轉身一看她又拿了起來。一次,張成看母親蹲在牆邊,邊充電邊刷手機。還有一次,母親邊切菜邊看手機,結果切了手,幸好沒出大事。張成也跟母親好好談過心,母親說,「有時也不想玩了,但管不住自己」。

 張成的母親不是個例。隨着智能手機在老年群體中逐步普及,特別是疫情後健康碼、行程碼的應用以及線下交際減少,讓老年人觸網加速。但在享受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不少老年人也深陷其中,對此社交媒體上有不少網友吐槽:

 「往年春節年夜飯是爺爺『三顧茅廬』叫孫子吃飯,今年反過來了。以前喜歡搓幾局象棋的老爸,自從換了智能機就變成了低頭族,熱衷刷短視頻到淩晨、用虛擬步數和拉人頭『換錢』、用遊戲金豆換糧油……」

 「我外公今年73了,前段時間老毛病肺氣腫犯了,呼吸困難,大晚上打了120。住院期間,夾血氧儀的時候他跟我媽媽說,能不能給換個手指頭夾,把中指夾住不太好玩手機。」

 「回家的噩夢之一就是聽我媽視頻里的洗腦BGM(指背景音樂),不到一分鐘的視頻能循環播放半小時;親戚家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第一反應是打開軟件,讓孩子再假裝不小心打碎一個,三代人一起面對鏡頭說歲歲平安……」

 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老年群體觸網研究報告》顯示,老年網民互聯網人均使用時長達3小時,有6.4%的老年人每天上網時間在7小時以上。而移動內容平台趣頭條與澎湃新聞聯合發布的《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顯示,超過10萬老人日均在線超10小時。

 「老年人退出職場生活後,閒暇時間增多,孤獨感更為強烈,互聯網帶來的溝通和互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空間和精神寄託,加上一些老人隨着身體機能減退,自律能力也在退化,更加容易沉迷於網絡。」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教授邢媛說。

 老年人沉迷網絡 傷身傷財又傷「心」

 「小癮怡情,大癮傷身。」老年人適度上網能愉悅身心、充實生活、提升幸福感和社會參與感,但過度沉迷甚至成癮則有害身心,應引起關注。

 ——危害身體健康。 山西省眼科醫院白內障二科醫師吳萬民表示,科室曾接診過一位老年患者,因連續兩天在手機上看網絡小說,眼睛出現重影症狀,檢查後發現其患上了斜視,經強制停掉手機、堅持戶外運動3個月後,病情才逐漸緩解。

 「過去來就診的老年人,十有四五是乾眼症,現在十有七八都是和接觸電子屏幕有關係,可以說手機給老年人帶來的健康風險在增加。」吳萬民說,老年人眼表功能較為脆弱,長期看手機更容易帶來眼部不適和病變。除了乾眼、視疲勞等眼部疾病,長時間刷屏還易引發神經衰弱、肩頸腰背疼痛、食慾減退等健康問題。

 ——威脅財產安全。 大連市民閆鵬說,母親沉迷於短視頻平台上的直播,還常常聽從主播推薦購買一些與品牌商品很像的山寨日用品,如「雲南中藥」牙膏、「康帥傅」方便麵。「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不熟悉品牌又貪便宜的心理,把冒牌產品賣出了品牌產品的價格。」

 用網經驗不足的老年人還容易成為詐騙的目標。騰訊110平台發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騰訊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騙舉報超過2萬次,其中97%的受騙者曾遭資金損失,金額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遭受精神「洗腦」。 一些老人對網上的信息深信不疑,看到網上說糧食要漲價,就在家裏囤米囤面;看到說微波爐有輻射,就把新買的電器棄之不用;看到大蒜能防癌治病,就在菜里大把大把地放蒜;有老人感覺身體不舒服就在網上查相關症狀,得出不準確的判斷,造成較大心理負擔。

 天津市民梁天天說,母親自從開始看情感直播後,三句話不離主播,還經常拿主播掛在嘴邊的話來講理,什麼「無後為大」「孝就要順」等,母女之間還因此吵了一架。「很多主播的文化水平有限,他們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會強化老人的僵化思想,有可能激化代際衝突,引發家庭矛盾。」

 推動形成老年人參與數字生活的良好環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50歲以上網民群體佔比為26.3%,人數達2.6億。我國老年網民群體人數眾多,而老年人參與數碼化生活的良好社會環境尚未完全形成,應當加快推進。

 「我們不能把老年人扔給機器,應當儘量通過各種方法減少老年人對手機和網絡的過度依賴。」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認為,政府、社會、家庭等層面都應重視「網癮老年」問題,真正使老年人的網絡權益得到保障。

 青島大學智慧健康老齡化研究中心負責人朱禮華表示,在當前開展的互聯網適老化工作中,應當更加注重對老年人需求的挖掘、收集和分析,深入研究老年人群體的身心特點,以此為基礎開發適老化產品,精準優化產品和服務質量。如研發適老化移動終端產品,為老年人設計專屬算法,提供針對老年人的信息服務等。

 當前老年用戶成為各大互聯網企業爭搶的對象,應當避免企業在此過程中赤裸裸以逐利為目標,把老年人當「韭菜」「肉雞」。特別是一些針對老年人的成癮性設計,應當有所約束和限制。

 針對老年人容易在網上受騙這一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目前這類案件普遍處罰力度不足,犯罪成本很低,騙子有恃無恐,應當加大處罰力度,平台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相關運營者進行資質核驗,保護老年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還應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引導老年人合理安排上網時長,選擇良好的資訊渠道,按需搜索、甄別、使用和管理有關信息,改善網絡行為,提高網絡素養。

 「社區街道要多開辦老年課堂、老年俱樂部等線下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動老年朋友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冀慧珍說,「其實現在已有不少合適的項目,但我們調研發現這些項目往往被空置,沒有真正形成具有持續性的活動。」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1年第6期 原標題:《日均在線超10小時 切菜刷手機把手切傷:這屆「網癮老年」太野》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