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網站收看綜藝節目,通過電商直播下單購物,空閒時刷刷短視頻……這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態。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日前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44億,2020年泛網絡視聽產業規模超6000億元人民幣。
網絡視聽用戶增長速度快
網絡視聽主要包括短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頻以及綜合視頻(指網絡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形式。當前,網絡視聽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已成為新網民數量的重要增長點。《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對網絡視聽服務的使用率為95.4%。在各細分領域中,短視頻的用戶使用率最高,達88.3%,用戶規模為8.73億;綜合視頻的用戶使用率為71.1%,用戶規模為7.04億;網絡直播的使用率為62.4%,用戶規模為6.17億。
大規模的用戶數量為網絡視聽行業帶來巨大商業價值。數據顯示,主流視頻網站付費用戶數均呈增長趨勢。近半數的用戶曾為網絡視頻節目付費,其中20.2%的用戶還選擇過超前點播服務。
短視頻領域市場規模飛速增長,在2020年達到2051.3億元,同比增長57.5%。短視頻也成為其他網絡視頻節目的重要營銷渠道。有超過六成的用戶表示,會因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看到相關精彩片段,而去搜索完整視頻節目收看。
短視頻平台快手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4月上映的電影《我的姐姐》能成為清明檔期的票房黑馬,短視頻平台的營銷功不可沒。「不少人走進電影院,都是因為在快手上刷到了電影中的感人片段。截至目前,這部影片在快手平台上的話題播放量已超過39.5億,最終上映票房也超過8.6億元。不少網絡綜藝也會與短視頻平台合作。比如,網絡綜藝《創造營2021》的營銷就吸引了許多快手用戶參與互動。
短視頻紀錄生活日常
近年來,短視頻發展頗受矚目。例如,2020年下半年,全國新增網民4915萬,其中25.2%的新網民是因使用網絡視聽類應用而接觸互聯網。特別是短視頻對網民有很大吸引力,有20.4%的人第一次上網時使用的是短視頻應用,僅次於使用即時通信軟件的人數。
《報告》中多項數據印證短視頻發展方興未艾,短視頻吸引不少用戶的注意力。2017年底,人均單日使用短視頻應用的時長為76分鐘;到今年3月,已達125分鐘。有數據顯示,在2019年,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首次超過長視頻。到去年,這一領先優勢更加明顯,短視頻用戶單日使用時長已超過即時通訊應用。
短視頻還打破了創作與觀看的界限,日漸成為普通人紀錄生活日常的重要工具。2020年,用戶拍攝、上傳短視頻的概率大幅增長,有近半數用戶曾上傳過短視頻。
「我現在手機里最常用的就是短視頻類App。」來自山東青島的譚女士告訴記者,她從2017年開始就玩短視頻。「我養了一隻寵物狗,最開始就是每天拍條短視頻紀錄小狗可愛的樣子。」譚女士將視頻上傳到抖音平台後,初期主要是分享給親朋好友看。「沒想到,有一次我拍了一段家裏來客人後,小狗咬著玩具很興奮地走來走去的視頻,上傳之後一下收到了1.3萬個贊,我的賬號一下多了3萬的粉絲。短視頻對我來說是一個普通人紀錄普通日常的手段,這些視頻本身就是我最珍貴的記憶。」
用戶黏性增強
《報告》還為網絡視聽行業發展趨勢做出研判,指出其市場規模進入穩定發展階段,會員規模增勢放緩成為行業共識,而增強用戶黏性及活躍度成為各平台主要發展目標。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網絡視聽行業網民增量優勢即將結束,必須轉換思路,增強對定向群體的內容生產能力。「進入5G時代,視頻領域要提前布局市場,研究如何結合新的技術、新的應用,根據大流量特點,結合用戶使用習慣,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發揮自己平台的優勢和視頻優勢。」
好內容是網絡視聽行業的第一需求,優質內容才能獲得長久關注,網絡視聽媒體需在內容上加強和優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司若認為,要提升受眾規模和視聽體驗,內容是最重要的抓手,各平台受眾的增加也要靠優質的內容去拉動,例如製作精良的網絡電影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首都師範大學美育研究中心教授許苗苗指出,網絡視聽行業在內容上不能只迎合青年消費群體,要進行差異化細分,製作適合各個年齡層次人群的產品和內容。
對於短視頻行業,《報告》認為其競爭已從單純追求用戶規模增長轉向增強用戶黏性。快手相關負責人認可這一說法。「短視頻已經在逐漸成為行業里最大的『視頻圖書館』,用戶可以在這裏找到新的東西。今年,快手在大力扶持泛知識類視頻,這類短視頻涵蓋了生活常識、人文科學、思維方式、商業技能等,用戶可以學到生活小妙招,學到一道菜的做法,學習練瑜伽,也可以學到本職工作、跨行業的相關專業技能,以提升自己。用戶從平台上感到『獲得』的樂趣,自然就增加了與平台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