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廣州市舉辦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為了更好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廣州市在「紓困9條」的基礎上出台實施了《關於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雙統籌46條」),涵蓋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短期幫扶企業解難題,系統謀劃經濟長遠高質量發展,從供給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力需求側穩投資促消費穩外貿,努力做到「四個對沖」,以工業增長對沖服務業受到的影響,以投資拉動對沖消費放緩,以疫情衝擊不明顯甚至逆勢上揚的金融、信息服務等行業對沖接觸式聚集性服務行業,以低風險區域增量對沖中高風險區域減量,最大程度上減輕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力促供需兩端齊頭並進,推動高質量發展。
廣州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旭表示,「雙統籌46條」除了狠抓「紓困9條」落地落實外,還從其他四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
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硬仗,持續做好入境旅客閉環管理全覆蓋、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全覆蓋、進口貨物監測全覆蓋;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有序推進文體娛樂等公共場所、密閉經營性場所開放,逐步恢復社會餐飲服務,逐步開放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各類經營場所限流管控,促進會展、旅遊等行業全恢復。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穩定投資增長,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緊盯項目立項、用地規劃報批、施工許可辦理等關鍵環節,加強專項調度,力爭新開工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推動機場、軌道交通、高速公路、能源等領域在建重大項目優化施工流程;着力促消費穩外貿。穩步實施在常規中小客車指標配置額度的基礎上額外增加3萬個節能車增量指標,延續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政策,落實廣東省2021年關於汽車以舊換新相關政策。支持直播經濟、文商旅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天河路、北京路等商圈優化升級。加大外貿企業幫扶力度,大力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提升貨物流通效率。
推動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修訂廣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發計劃,加快解決重點產業鏈「卡脖子」問題。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
優化服務業發展。對總部企業按照經濟貢獻加大獎勵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精簡審批手續,提升行政效率,深化電子政務應用,提升服務質量。創新監管模式,激發市場活力。
上調企業貸款總額3000萬元助企業紓困
據了解,為幫助企業盡快擺脫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科技型企業做強做優,廣州市出台新版《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管理辦法》,擴大受惠企業範圍,並將企業年度貸款總額上限由2000萬元調整為3000萬元,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並協調解決38家高新技術企業用地需求。
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透露,即將發布2022年度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新材料、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健康醫療六個重大科技專項,支撐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領域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上半年,全市科技服務業快速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5%,超過70%的企業工資總額實現同比增長,
「金融紓困19條」 提供堅實保障
「金融紓困19條」措施包括引導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好運用好再貼現、再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信用貸款支持政策等貨幣政策工具和措施,也包括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減免費用、下調費率、延期展期等具體措施,措施實用且具有政策延續性,有利於穩定金融機構和市場政策預期及實際操作執行;根據疫情對不同區域、行業、企業經營影響的不同程度,將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和曾列為中高風險區域、曾實施封控封閉管理區域等作為三類強化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並提出精準分類施策措施,有助於增強金融機構開展服務時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此外,政策對廣州地區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商業保理、典當行等各類地方金融機構,以及「粵信融」「中小融」「信易貸」等中小微企業融資平台和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等均提出了政策要求和指導措施,涵蓋了金融業的方方面面,形成金融行業強大合力。
同時,強化了與現有專項資金、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市場化轉貸服務機制、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機制等機制的聯動銜接,並在監管考核標準上給予相應調整,為各類金融機構全力發揮作用提供堅實保障。(記者 朱樺 賴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