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指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與鑑識保育實驗室研究人員應用1種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藉以分辦1隻雀鳥是透過合法圈養繁殖方法還是非法從野外捕獲所得,從而區分市面上出售的小葵花鳳頭鸚鵡的合法性。
據了解,香港現時約有150至200隻野生小葵花鳳頭鸚鵡,而它在2005年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全球現時禁止誘捕和進行野生小葵花鳳頭鸚鵡出入口貿易,但部分透過圈養繁殖取得品種依然可作合法交易。
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與鑑識保育實驗室博士Astrid ANDERSSON於2017至2018年間在旺角園圃街雀鳥市場進行調查,統計此期間有33隻小葵花鳳頭鸚鵡在市場上出售。惟官方紀錄顯示自2005年起只有最多10隻小葵花鳳頭鸚鵡進口香港,即市場上有售數量已經超出進口數目,牠們有可能是經自家繁殖培育所得、從外地非法販運或於本港非法野生捕獵,因此分辨圈養和野生個體技術是必不可少。
在⾹港雀⿃市場銷售的葵花鳳頭鸚鵡。
Astrid ANDERSSON在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高級講師Caroline DINGLE指導下於圈養及野生捕獲的小葵花鳳頭鸚鵡羽毛樣本上進行穩定同位素分析及特定化合物穩定同位素分析。
港大指研究團隊希望利用這技術,透過分析小葵花鳳頭鸚鵡羽毛樣本中碳與氮同位素比例差異,反映圈養和野生個體在飲食上差異,從而把牠們分辨出來。
研究結果顯示,圈養和野生小葵花鳳頭鸚鵡在羽毛的碳和氮同位素值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牠們在飲食中攝入不同植物和蛋白質類型;研究亦發現6種氨基酸同位素有顯著差異 — 當中以纈氨酸分別最為明顯。
研究團隊認為執法人員未來應能利用此技術分析小葵花鳳頭鸚鵡羽毛,從而區分市埸上個體是野生捕獲還是圈養繁殖及其合法性。
研究第一作者Astrid ANDERSSON指由於難以分辨1隻小葵花鳳頭鸚鵡是合法圈養還是非法野生捕獲所得,才會讓非法採購取得野生動物有機會流入合法市場出售,而研究結果表明穩定同位素分析與特定化合物穩定同位素分析可有效幫助政府監管部門監察野生動物貿易。
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高級講師Caroline DINGLE表示,研究團隊成功應用創新的特定化合物穩定同位素分析以提高穩定同位素分析檢測野生與圈養個體準繩度,這研究結果與其他同類研究一致,證明穩定同位素技術在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取證中的適用性;雖然這技術現時仍未獲正式採用在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法證上,但研究結果表明它對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極具潛力,Caroline DINGLE相信未來在這方面會有更多研究,帶來更多正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