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17日上午,廣東珠海舉行第三場新聞發布會,通報石景山隧道透水事故救援進展:截至7月17日上午9點,救援作業面推進了491.97米,距離受困點還有668.03米,隧道內整體水位下降了大約8米,經過50多個小持續救援,目前仍然無法聯繫到被困人員。
據悉,目前隧道內的通風條件得到改善,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時間大幅度減少,隧道內抽排、泥漿處置、綜合監測等工作持續推進。目前正採取「龍吸水」排澇車串聯接力排水,隨着揚程的不斷增加和供水距離的進一步延長,17日淩晨,經研究,調整為採取「龍吸水」排澇車串聯接力排水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持不間斷大流量排水。
救援還面臨4方面困難
1.現場作業環境差
由於救援器械設備使用的是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加之隧道內通風嚴重不足,導致一氧化碳濃度超標,濃度數倍於標準值,雖然增設了送排風設備,情況有所改善,但隨着作業向深處推進速度加快,一氧化碳濃度也時常超標,導致救援人員不能在隧道內長時間連續作業。此外,隧道內環境密閉,現場能見度不高,內部情況不明,隨着作業面不斷向前推進,涉水作業安全風險進一步加大。
2.作業面有限
隧道左線、右線均有1條排水溝渠,佔用寬度約2米,左線、右線隧道單線實際作業寬度約為8米,每條單線僅能並排容納兩台作業設備,同時還要鋪設5至6條300mm管徑的排水線路,現場可用的作業面更加有限。
3.作業調整推進耗時長
作業向前推進過程中,時常需要挪動300mm管徑的水帶線路(一段充滿水的100米水帶線路重量達到約6噸重),挪動水管並推進作業面至少需要10名指戰員;由於現場作業環境較差,大功率機械設備運轉時間長,需要梯次輪換,調整過程耗費了人力和時間,也影響了作業推進的速度。
4.機器運轉噪音大影響指令傳達
給一線人員的現場溝通聯絡和工作指令的上傳下達帶來諸多困難,導致一線人員頻繁往返於隧道內外傳遞信息,額外消耗了人力和救援人員體力。
後續救援安排包括:一是加緊抽排水,根據實際情況對隧道頂板進行分段監測和加固處理,防止塌方。二是進一步加強隧道通風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確保洞內的氣體指標滿足施工的安全要求。三是進一步做好技術準備,結合探體隨水流進入洞體的實際,細化洞內清淤工作。四是做好衛生防疫和風險防控,加強水體監測、衛生消殺等工作。五是做好受困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
據悉,廣東省政府已經成立了珠海市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調查組,將對事故進行全面調查。